如果舌头长溃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上火,江西省一位优秀教师王女士便是如此。以为自己上火了,四处求医问诊,将凉茶当水喝,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溃疡反而越来越大。最后,经过多方了解,王女士不远千里从老家江西慕名来到广州,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潘朝斌教授就诊,经过治疗后目前已顺利出院。
舌溃疡经久不愈合被误诊为口疮
两个月前,王女士就出现了疑似舌溃疡的症状,鉴于教学任务繁重,王女士没有太在意,听从亲戚朋友的意见,误以为是口疮。吃了几个星期的中药,舌溃疡丝毫没有改善,溃疡面经久不愈合越长越大,连说话、吃东西都成问题,严重影响教学工作以及日常生活。
后来,王女士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求诊,找到口腔颌面外科潘朝斌教授。凭借着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潘朝斌教授高度怀疑患者两侧舌头都是癌。经过切取活检后证实的确为癌,患者本人及家属闻之色变,如晴天霹雳。
随后,潘朝斌教授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舌癌的知识,并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右侧舌体肿瘤非常小,可局部扩大切除,拉拢缝合观察即可。左侧肿瘤较大做半舌切除,同时用一侧小腿上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来巧妙地修复左侧舌缺损,并重建出舌头的形状。
由于游离皮瓣需要将受区供区的血管吻合成功才能成活,而术中患者血管非常细,直径仅为1mm,因此吻合血管的难度非常大。凭借过硬的血管吻合技术,经过6小时的奋战,潘朝斌教授及林钊宇博士克服困难带领团队顺利完成手术。目前,王女士已康复出院。
“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王女士在溃疡经久不愈合的两个月时间里由于诊断不明确,浪费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半条舌头不得不切除。”潘朝斌教授说,如果在溃疡发现的早期及时就诊,可能对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改善。
如何分辨是口疮还是舌癌?
潘朝斌教授介绍,我们平常说的口疮,专业上称为“口腔溃疡”,外观为小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边界清楚,周围黏膜红而微肿。口腔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一到两周左右自愈。而舌癌多发在舌缘处,呈溃疡或浸润性质硬,疼痛性肿块性生长,具有无自限性的特征。因此,一旦遇到口腔溃疡超过2个星期不愈,应立即到口腔专科医院或者口腔颌面外科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据最新文献报道,口腔癌已居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十位,男性中甚至排到第九位,而其中舌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占据口腔癌发病率第一位,舌癌多发生于一侧,像王女士这样发生双侧舌癌的情况极为罕见。
潘朝斌教授建议,为了预防舌癌市民应避免嚼槟榔、抽烟等不良嗜好,拆除刺激舌体或黏膜的不良修复体(假牙),减少口腔刺激因素。同时,还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培养正确的口腔保健意识,定期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
专家介绍
潘朝斌
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博士导师,现任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科主任,广东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组委员。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头颈肿瘤科访问学者。我国口腔-颌面头颈外科著名专家,连年荣获“岭南名医”及“羊城好医生”称号。
近30年工作在临床一线,深入研究口腔颌面头颈良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具有精良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优势,注重术后缺损的功能性修复重建,尤其对中晚期(或复发性)口腔癌、口咽癌、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以带蒂胸膜壁层肋骨联合胸大肌修复晚期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硬组织缺损,计算机设计及制作(CAD/CAM)技术辅助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在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上取得上佳的疗效。每年经手诊治约200位口腔癌病人。近年主持科研项目等有关舌癌研究近10项。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