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肾结石是成年人才会得的病,可最近,年仅2岁6个月的多多(化名)却出现了状况,老往厕所跑,每隔一会儿就嚷着要撒尿。刚开始父母没太在意,直到1个月后都不见好转,父母才带多多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患上了肾结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补钙过多 三岁孩子竟得了肾结石
原来,多多骨架比较瘦小,父母担心其营养跟不上发育,就给多多持续喝补钙奶粉和各种“补品”,其中就包括了钙片。多多每天都要按时的吃这些“补品”,从没有断过。而每天过度的补钙,就成为了引发肾结石的重要导火线之一,而且结石已有绿豆大小,在儿童中算比较大的了。
接诊的医生表示,如果钙补多了,摄入的量超过了身体排出的最大限度,就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害,大大提高形成结石的几率。
为什么补钙不是越多越好?
钙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钙缺乏会导致骨骼代谢障碍,但补钙不一定就是越多越好。由于钙是骨质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所以一说到预防骨质疏松,人们马上就想到补钙。事实上,补钙仅是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长期大量服用补钙制剂,可能引起便秘。而补钙补过量的直接影响就是引起肾结石。肾功能不良患者由于钙的排泄受影响而容易形成高钙血症。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补充。
合理膳食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补充钙片还重要。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合理膳食,不仅能够促进钙质吸收和利用,而且补钙通过食补,比如多吃一些含钙较多的奶类、鱼、虾米、豆制品、坚果类等,效果反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