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景
6月10日,钟南山院士与市八医院视频连线,会诊重症及危重症病人
黄锦坤院长为支援核酸采样应急医疗队送行
重症救治团队在市八医院全力救治患者
支援核酸采样应急队深入社区,协助开展核酸大排查
5月21日,荔湾区出现1例本土确诊病例,一场与新冠病毒变异株正面交锋的疫情防控硬仗随即在广州打响。
每到防疫的最紧要关头,人们都会将目光转向钟南山院士,同时也对他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的防疫动向颇为关注。
6月25日,钟南山院士发声:广州疫情防控取得第一阶段重大成果!第二天,随着中风险地区清零,广州恢复到全市均为低风险地区的状态。
在这场战“疫”中,广医一院始终坚守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一个多月来,除了守好“大本营”,还先后派出一批批“精兵强将”奔赴市八医院、中南街、白鹤洞……拼尽全力投入到广州的疫情防控中,承担起核酸采样、高风险区医疗保障以及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和多项抗疫科研攻关。
“我们所做的只是广州防疫的一个小缩影。”广医一院院长黄锦坤如是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正是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缩影”遍布广州城,凝聚起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茹志娜、韩文青 本版图片由医院提供)
快速响应,严防院感
“广州是中国‘南大门’,广州防疫的成果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我们生活在广州这个‘大家庭’,只有这个‘大家庭’安全了,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小家才能安全。所以,一开始,我们便定位这场战‘疫’是‘保家卫国之战’。”院长黄锦坤说。
广医一院既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体单位,又是广东省、广州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5月21日广州疫情防控硬仗一打响,医院党委便高度重视,快速响应,成立疫情防控总协调组,对院感防控、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管理、核酸检测、医疗队组建等各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带领全院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防疫战中——
核酸检测
全覆盖不留死角
“硬仗面前,每一步都必须踏踏实实、稳扎稳打。”黄锦坤回忆,5月21日当天下午,广医一院便启动第1轮全院全员核酸筛查,覆盖所有在医院工作人员、学生、外单位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我们至今已经做过10轮全院核酸筛查,结果全为阴性。”据黄锦坤介绍,该院至今仍常态化实施每72小时1次的全院核酸筛查制度。每轮筛查由医院纪检监督,确保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人人都是
感控实践者
“这次广州遭遇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黄锦坤坦言,“而做好院感防控,对医院来说是红线、底线,也是高压线。”
如何守好这条底线?全员强化培训是个重要抓手。从5月21日起,广医一院组织院感培训二十余次,通过视频大交班、感控课堂等线上方式,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现场培训,持续增强全员早发现、早报告意识和自我防护、院感防控能力。医院还针对各批核酸采样队、救护车人员、新冠防控消杀小组、进修生、规培生、保安、保洁、物业维护等人员开展现场培训;与此同时,派出院感科和感控督导员队伍持续对重点科室进行感控督导巡查。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持续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黄锦坤强调,只有每个人都牢记各自的岗位职责,落实好各项院感防控工作,才能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守好“第一道防线”
——发热门诊
“在防疫过程中,发热门诊是‘第一道防线’。”据广医一院医务科科长欧阳斌介绍,这次战“疫”一打响,医院进一步完善了发热门诊工作小组机制,统筹协调发热门诊工作,确保发挥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在原来发热门诊诊室设咽拭子室,在原急诊科门岗设发热门诊药房,引导发热病人在一楼临检室指定专用窗口采血、在方舱CT专机做影像学检查。
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等待和聚集时间?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发放应该快些、再快些!于是,医院快速配置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2套,开辟独立检测通道,实现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全自动一体化封闭式检测, 实现样本进、结果出,满足了发热门诊标本随到随检,从采样到报告发放平均时间仅为83分钟,明显缩短报告发放时限,有效减少了发热门诊患者等候和聚集的时间。
“一人一诊室”
全预约就诊
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为各类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正常的医疗保障?广医一院采取灵活管理措施,通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举措,严格分区收治来保障急重症患者、慢性病患者、重大疾病患者和特殊群体等不同类型患者的需求:
门诊方面,医院严格执行“一人一诊室”制度和全预约就诊制度,合理引导患者就诊。考虑到一些特殊就诊人群的需求,医院还专门为老年人保留人工预约挂号专窗,并购置健康防疫核验平台,供无智能手机的老年患者、残疾人患者等特殊群体刷身份证通行。
住院方面,医院调整病区,设置缓冲病区,用于保障无核酸患者紧急手术、紧急分娩、紧急透析等诊治需要,同时建立过渡病区,收治经排查的内、外科发热患者。
为确保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有效周转,医院启用门诊楼7楼全层作为隔离病区,用于收治待排查的发热患者。
闻令而动 强力支援
“我们率先实行全院职工取消休假制度,全院职工按医院应急预案执行在班值守制度,院领导、重点部门24小时在岗值守、其他部门1小时回院应急响应。”黄锦坤透露,5月21日,该院便着手组织核酸检测和重症救治应急医疗队。除了守好院内“大本营”,在防疫的最紧要关头,该院根据省、市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先后派出一批批“精兵强将”向市八医院、中南街、白鹤洞进发,全力支援院外的疫情防控工作——
ICU主力驻点
市八医院
疫情初期,广医一院便迅速组织起全建制的ICU队伍,随后承担起压力最大、也是最光荣的一个任务——驻点开展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大家安静地去,平安地回。”出发前,ICU主任刘晓青再三叮嘱队员们,话语平实、饱含关切,一如既往的低调、冷静。
从5月21日至今,广医一院前后共派出4批共63名ICU医护人员进驻市八医院,包括ICU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ICU主任刘晓青、副主任何为群三个“当家主力”。他们与兄弟医院强强联合,并肩打“硬仗”。
全力以赴
与病毒赛跑
5月26日,荔湾区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海珠区也排查发现了1例无症状感染者。疫情应急处置成为广州的头等大事!
与病毒的赛跑提速了!当天,荔湾区发布通告,在5月26日至27日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短短两天,要在有着上百万常住人口的荔湾区开展全员核酸筛查,急需“援兵”!
“我有采样经验,我去!”集结角一吹响,广医一院广大党员和医务人员快速响应,纷纷递交请战书。他们顾不上闷热难受,穿上白色“战袍”,迅速加入荔湾“战友”们的行列,穿行于一条条大街小巷,奋力与看不见的病毒赛跑!
随后,各区核酸大筛查陆续展开,广医一院这支外援队伍不断壮大,足迹遍布荔湾、越秀、海珠、黄埔、番禺、白云、花都……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精兵强将”
进驻高风险区
5月29日,在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黄光烈说,在这场和病毒进行的赛跑过程中,我们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条。
很快,广州全市11个区被划为三个不同级别的防控区域。为了配合分级分类防控,5月30日,根据广州市卫健委统一部署,广医一院迅速组建以急诊医护人员为主体的“支援中南街社区抗疫队”进驻高风险区——荔湾中南街,全面接管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间,派驻该中心的医务人员多达18名,他们承担起所在区域医疗保障任务,并协助转运工作。
根据新一轮的防疫部署,6月2日,广医一院再派出由呼吸内科洪城副主任医师带领的30人医护团队进入荔湾区中南街,配合社区完成“三人小组”医疗保障工作。
6月8日,响应广州市卫健委的号召,广医一院选派汤春红等6名护士进驻广钢新城医院急诊科;6月11日又选派肾内科主任医师肖云等一医两护组成小分队支援广钢新城医院血液透析室;6月12日再派出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支援广钢新城医院医疗队,帮助处理在院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内分泌问题……
有令必行,一呼百应。风雨里、烈日下,一个个奔忙而坚定的身影,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面孔,一次次紧急而又有序的行动,凝聚起共同守护广州这座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
党员带头 攻坚克难
本轮疫情发生后,在疫情防控一线,随处可见党员干部的身影。
5月28日,广医一院党委便向全院印发通知,号召并组织发动全院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防疫一线,当先锋、作表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委书记站到攻坚克难最前沿
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广医一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带头攻坚克难,从5月21日起便驻点市八医院,一个多月来默默坚守抗疫一线,实地指导、参与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诊疗救治工作,带领重症救治团队每天坚守在ICU,全心全意专注于救治工作,换来了危重症患者的逐步康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危重症专家团队以及支援市八医院医疗队的共同努力下,6月27日,广州实现危重症患者清零。
从非典、甲流、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每一个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关键时刻,钟南山、黎毅敏等一大批老党员一次次挺身而出,冲锋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医一院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主动请缨,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我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ICU护士王春在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返粤后,在家停留不到8小时又立即归队,主动要求奔赴市八医院,参与到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
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克服
支援荔湾区中南街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洪城自6月3日晚雨夜奔赴中南街起,便带领支部党员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他们加入“三人小组”,穿着防护服挨家挨户上门为居家隔离的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体温检测,提供医疗保障等。每一次出动,汗水总是湿透衣背,手被汗水浸泡得脱了皮。有时候,一天大规模筛查下来,手痛到半夜需要起来吃止痛片才能缓解。他说,即使任务再繁重,大家也都没有一丝抱怨,“我想这正是共产党人的底色,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克服!”
“结婚五周年纪念日快乐!”父亲节那天,“三人小组”队员吴达群完成一天的任务回到酒店,收到丈夫的短信,她有点内疚。
“我在防疫,你在照顾家里老小,等疫情之后,我们再好好庆祝!”她给丈夫发了这条信息,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想念家人的思绪更浓。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就是保家卫国,只有大家安全了,我们的小家才会平安,我们才能守护好最爱的人。”
疫情就是集结号
“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担当。”赴广钢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肾内科主任医师肖云与两位护士组成“透析小分队”,24小时轮班守护在患者身旁,“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
肖云不仅负责指导制定透析方案、优化透析流程、查看尿毒症重症患者,还无微不至地关心、指导病区护士对尿毒症患者特殊饮食及护理要点,她说:“党员就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慎终如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为医疗战线上的党员,对党忠诚就是不负医生的职业、治病救人,当国家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内分泌科陈小燕主任在日记中写道。她参与支援广钢新城医院,处理该院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内分泌问题及社区“三人小组”的工作。
“中南街处于高风险区,辖区5万多居民的就医需求第一时间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必须尽全力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更好地配合防疫工作。”全面接管中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队队长邓雪峰无比感慨,从环境改造到流程优化,从门诊医疗服务到负压车转运,都要因地制宜,竭尽全力解决和满足居民们的健康需求。他们用实际行动获得了居民们的信任与称赞,队员们之间也在日夜奋战中更加默契,“队员们非常辛苦,但是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要战胜疫情。每次出征前他们都是笑着互相鼓励,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在支援院外防疫过程中,为进一步统筹一线队伍力量,广医一院党委先后成立赴荔湾中南街支援医疗队临时党支部、赴市八支援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及第二临时党支部和赴广钢医院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等四个党支部,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广州防疫一线高高飘扬。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次防“疫”战中,广医一院外派医疗队共有33人在抗疫一线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科技助力,“猎鹰”出击
此次防疫中,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团队以及广州众多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投入大批“硬核”科技武器,为广州疫情防控提供强而有力的科技支撑。
6月2日,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表示,“加大核酸检测筛查的力度,尽快切断传染链条,这是当前广东广州防疫的首要任务。”
为尽快切断传播链条,由广州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联合金域医学、华大智造等单位共建的“猎鹰号”方舱实验室,通过48小时的建设,于6月2日全面投入使用,核酸检测日产能超12万管,可保证24小时内发布结果。这是“猎鹰号”气膜方舱实验室在广东省首次投入使用,其具有“随到随检、即采即检”的功能,与先期投入的“猎鹰号”检测车、荔湾区集装箱移动实验室以及金域医学等检验机构相互配合,形成“大型检测基地+移动检测点”的高效检测模式,组成“应急先行军”,提升了筛查速度,有效助力防疫。
除了帮助加速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团队还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持下,通过整合广州市新冠疫苗的接种情况、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潜伏期等参数,优化改良传染病预测模型,对此轮疫情的流行趋势及新增病例数峰值时间进行动态预测,为研判及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记“疫”中的感动
在这场战“疫”中,广医一院人以独特的视角定格下他们与这座城里千万民众并肩跑赢病毒、共同守护美好家园的一个个难忘瞬间:
——【一袭“健康白”与一抹荔枝红】6月8日,广医一院核酸应急二分队奔赴黄埔区的普晖社区,为当地群众进行核酸采样。天气异常闷热,团队奋战五个小时,完成了5400例核酸采样,下午迎来了大后方的支援,稍事休息,这群娘子军再出发,奔赴荔湾芳村采样点,在夜灯下继续开工。一袭“健康白”成为夜幕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接近凌晨回到酒店,看到房间里的一抹荔枝红,这是医院送来的关爱与慰问,大家相视而笑,心里甜甜的。
——【付出艰辛和汗水,收获希望和感动】6月16日,广医一院核酸采样应急队第三次来到石围塘。烈日当空,队员们防护服里面的洗手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尽管身心疲惫,但是核酸采集过程中街坊们的声声道谢,还有小朋友送来的手工画、牛奶和八宝粥,让队员们深受感动。队员朱若芸感慨道,“在共同抗疫的路上,我们肩负职责与使命,付出艰辛和汗水,但收获了满满的希望和感动。”
——【别担心,我背你】广医一院驻中南街社区卫生中心医疗队接到120指令,有一位患者疑似脑梗,行动不便、无法言语。情况危急!医疗队驾驶负压车迅速抵达现场,由于所居住的小区离路口较远,楼房没有安装电梯,楼道又狭窄,担架无法上下。“别担心,我背你!”担架工蓝运生到达现场后,背起老人,一步步小心下楼,顺利将老人送出,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那一晚的月光特别明亮】“任务结束,我们坐上了医院的班车。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凌晨2点钟的广州,比白天多了一丝安宁,那一晚月光特别明亮,照亮了整个广州,也照亮了每个抗疫战士的心房。”广医一院海印第一党支部党员、护士范葵娣在日记中写道,“此刻,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渴望自己付出的努力,能换来广州的安康!”
(转载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