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做好防护是关键!
最近进入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季节,广州八院儿科接诊的患儿相比之前明显增多。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
有什么症状和特点?
如何预防和护理?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以CV-A16和EV-A71多见)引起的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为表现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唾液或口鼻分泌物而发生感染。5-7月流行,5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斑丘疹、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少数患儿发病后累及神经系统发展为重症病例。目前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家有患儿,学会这样护理不用慌!
1、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体温,预防高热惊厥,体温超过38.5℃,遵医嘱使用退热剂,或通过温水擦浴、冷湿敷法进行降温。
2、皮肤护理
室温适宜、剪短指甲;手足部疱疹未破溃处涂炉甘石洗剂、冰硼散、金黄散等;疱疹破溃、有继发感染者,局部可使用莫星匹罗软膏外涂。
3、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有口腔溃疡者可涂干扰素喷雾剂、鱼肝油等可促进溃疡面愈合。
4、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温凉饮食,如牛奶、粥类等。
5、消毒隔离
每天开窗通风2次,定时空气消毒。食具、玩具消毒,衣被暴晒处理,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2h后倾倒。接触患儿前后注意手卫生。居家隔离患儿需隔离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一般2周左右。
6、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若出现烦躁不安、嗜睡、肢体抖动、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现时,应立即就医。
划重点,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接种疫苗是关键!建议低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两次接种,间隔1个月),以便尽早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良好习惯是基础!回家第一件事:洗手啊!七步洗手学会了吗?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回家切记先洗手再抱娃。预防手足口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最后建议: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地方,减少感染。一旦怀疑或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应主动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