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护士,我父亲好转出院,但是他吃不了东西还要继续留着胃管,在家怎么护理呢?”
答:“您父亲因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进食,为了保证能量的摄入和营养的供给,出院后仍需要保留胃管,那么居家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别急,我们手把手教您做好留置胃管居家护理。”
居家如何护理胃管
1.每日早晚两次,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孔及口腔;
2.弹力胶布固定,三天更换一次,潮湿随时更换;
3.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扶住胃管,以免脱出;
4.搬动或翻身时避免牵拉胃管,防止脱落;
5.胃管一旦脱出,不能自行插入,避免造成患者呛咳,鼻、咽、食管黏膜损伤,误入气管引发窒息或胃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6.按时更换胃管,一般建议普通胃管一周更换一次,建议硅胶胃管一个月更换一次,具体使用日期应以说明书为准,防止胃管被腐蚀断裂在体内;胃管到期可在附近已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线上预约上门护理服务或到社区医院更换胃管。
7.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或者管道堵塞、脱出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居家如何制作鼻饲食物
1.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食物:米饭、粥、面条、馒头、鸡蛋、肉类、蔬菜等,适量牛奶、豆浆、豆腐、豆干等食物。
2.制作方法:先将食物煮熟,鱼、鸡、排骨等食物要去骨去刺,将各种食物使用搅拌机搅成营养液。
为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可酌情在营养液中加入蛋白粉10~20克。
温馨提示
果汁与牛奶不可混合注入,以免蛋白凝固,引起消化不良。鼻饲液需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鼻饲液如未立即使用可放置在4℃的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居家如何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一抽:用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可抽出胃内容物。
二看:将胃管注入端放置盛有水的杯子里,无气泡溢出。
三听:注射器抽取少量气体从胃管注入,同时听诊器放于胃部,听到气过水声。(可在家中备听诊器,确定胃管在胃内。)
居家如何“喂”他
1.有咳嗽咳痰或者气管套管的患者,需先翻身拍背、吸净痰液,助患者坐起来或上半身抬高30-45度,鼻饲后保持此姿势约30分钟,避免搬动,以免引起呕吐、误吸。
2.检查胃管固定胶布有无松脱,查看胃管刻度,在胃管末端连接注射器抽吸,能抽出胃液。
3.确认患者的消化情况:检查回抽胃内残余食物的量:回抽不动或只有少许胃液,证明消化良好,可以继续进食。回抽胃内容物超过50ml,可延长30-60分钟再喂食。超过100ml,延迟1小时再行鼻饲或者延长至下一餐。注意:抽吸鼻饲液前后应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气,引起腹胀。若回抽出红色、咖啡色或黑色液体,应暂停鼻饲,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请留取标本及时送医院检查。
4.鼻饲前操作者先清洗双手,将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先用注射器回抽胃液,证明胃管在胃内,再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用注射器分次打入鼻饲液,鼻饲液温度38-40℃为宜。(可使用温度计测量,也可滴一滴到手背皮肤感觉下,以温热为宜),每次打入总量不超过200ml,每两顿应间隔大于2小时,夜间应延长时间使胃休息,鼻饲后应再次注入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鼻饲注射器使用后彻底清洗干净,晾干备用,鼻饲注射器应每日更换一次。建议照料者鼻饲后记录每次鼻饲量和时间,方便观察患者消化功能,从而培养有规律的护理鼻饲患者。
5.注入原则一般是由“低、少、慢”开始,逐渐增加,待患者耐受后,再稳定配餐标准、用量和速度。注食速度宜缓慢匀速注入,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遇剧烈咳嗽、呕吐、出现呼吸加快、憋喘、口唇发绀、腹泻时应立即停止注食,及时就诊。
居家护理中遇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胃潴留:消化功能差、胃肠蠕动减慢或者灌注量过大,导致食物在胃内;每次鼻饲前先回抽,查看胃内有无食物潴留,若残留胃液超过100ml提示胃潴留,要延长鼻饲时间或进行胃肠减压,必要时服用助消化药物,促进胃排空。
2.腹泻:营养液可能被污染或者脂肪含量高、温度过低、灌注量过多等有关,在制作营养液时要注意卫生,鼻饲容器与注射器要及时清洗干净,如出现腹泻时可以鼻饲米汤,淡盐水。
3.便秘: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慢,可以采用腹部环形按摩方法促进排便,每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用温水泡脚患者足底按摩等方法。
4.脱管:患者烦躁时自行拔管或者翻身时不慎脱落,必要时将患者肢体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注意胶布固定的位置,更换胶布时查看胃管长度,如有脱出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人们应该给予留置胃管的患者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鼓励、帮助患者正面接受现状,积极进行吞咽康复锻炼,建立早日拔除胃管的自信心。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