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寒冷
空气干燥
是各种流行病高发的季节
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好预防才能健康过冬呢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个冬季养生小知识
希望能帮助大家
早卧晚起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在冬季应顺应自然界闭藏规律,早卧晚起。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冬天不熬夜,生活休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积累阴精。孩子不应该晚于晚上9点睡觉。经常熬夜的人应该在晚上11点睡觉。
御寒养肾
冬季饮食应以保温御寒、滋补、防燥为主,可多食山药、红薯、马铃薯、栗子、核桃等益肾养精的食物,多食山药粥、板栗粥、核桃百合燕麦粥等养生粥。 此外,冬季进补宜根据地域及个体体质差异选择食物,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宜进补牛、羊肉等温补之品;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应进补甘温之品,如鸡、鸭、鱼类。
晨饮温水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人体产生尿液,再加上蒸发量大,很容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进而诱发脑卒中等意外。建议晨起喝杯温水,小口小口喝下,稀释血液。
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醒脑提神,锻炼耐寒能力,还有助于按摩面部肌肤,缓解面部紧绷感,促进循环,帮助肌肤代谢。
背部保暖
“冬暖脊背夏暖肚”,冬季气温下降迅速,寒邪侵袭人体容易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危及生命。此时,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日常着装。
开窗通风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有些人因怕冷而门窗紧闭,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的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天气好的时候要及时开窗通风。
多晒太阳
中医认为寒冷是阴邪,容易伤害阳光。白天上班容易疲劳,晚上睡觉手脚冰凉,这些都是阳光不足的表现。寒邪入侵,阳气消耗,新陈代谢能力减弱,越来越怕冷。晒太阳对老年人尤其要好,老年人骨质疏松,晒太阳有助于钙和维生素E的吸收。
运动轻缓
冬季运动时间应在早晨待阳光出现以后,晚饭后不宜外出进行激烈运动。汗多泄气、剧烈运动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故冬季宜选择轻缓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以微微汗出为度。尤其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且要避免寒冷的刺激。
平和少气
冬“藏”即神藏于内,养生避病应力求精神安宁,遇事节怒,宠辱不惊。 冬季万物凋零,且光照时间短,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容易让人出现情绪低落或抑郁,这类人群可以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内出门晒晒太阳,或者与友人倾诉消除烦闷和低落的情绪。保持精神情绪的平静,减少压力,避免烦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澡浴宜少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容易着凉。洗澡过勤会伤害皮肤,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等身体不好的人更应注意。
泡脚解乏
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头脑心脏都有紧密的关系。冬季睡前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循环,防止脚部冻疮,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