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一种古老疾病,1906年被法国免疫与微生物学家Jules Bordet首次发现。
随着早期百日咳疫苗从无到有,接种率的覆盖,百日咳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百日咳发病人数再次上升,国外对此相关报告由来已久(见图1,为汇总分析2001-2019年WHO网站公布百日咳疫情情况)。
中国存在与国外百日咳再现类似因素,2019年前国内发病报告率低可能存在严重被低估。近年来, 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院加强了百日咳监测、专题研究等工作,2022年中国百日咳报告发病数上升到38295例,较2009年增长约 20 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6): 955-965)
百日咳只是儿科疾病吗?
成人会患百日咳吗?
中国百日咳病例中,成人已成为新 的 高 发 人 群,是主要 传 染源,但以婴儿发病为主。中国百日咳主要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多种传播模式,其中从青少年/成人到婴幼儿的传播模式在所有发病中占比为 80%。
百日咳有什么症状表现?
典型的百日咳症状是怎样?
百⽇咳的临床表现因⼈⽽异,取决于患者年龄和免疫⼒(来⾃疫苗接种或既往⾃然感染)。百日咳早期症状可以像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一样,随着病程进展进入痉咳期。典型的百日咳患者会出现典型的“鸡鸣样回声”咳嗽,患儿可以出现作呕、发绀和呼吸困难(见视频2),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抽搐。
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出现典型的咳嗽声音。典型表现通常⻅于未接种疫苗的10岁以下⼉童初次感染时,但也可能⻅于接种过疫苗的⼉童和成⼈。青少年和成人症状不典型,常不就诊。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患者常表现为无症状、轻微咳嗽或持续性咳嗽,但其却仍具传染性。
痉咳期可持续2-8周,咳嗽发展频率逐渐降低,并进入恢复期。恢复期如合并呼吸道感染,则可能再次出现发作性咳嗽或原有咳嗽加重。
百日咳会传染吗?
百日咳会危及生命吗?
百日咳杆菌感染潜伏期为1-3周,通常7-10天。百日咳由咳嗽时产生的飞沫传播。青少年和成人百日咳感染症状通常不如婴儿严重,故存在成人百日咳诊断不足。如未被诊治,容易传染给婴儿和儿童。而90%的百日咳死亡发生在婴儿。
百日咳该怎么样确诊?
由于百日咳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因此在初始阶段可能难以诊断。除出现典型症状者,青少年及成人症状多不典型,或呈无症状,故容易被忽略诊断。故除了评估流行病学史、症状和听呼吸音之外,还建议对鼻咽喉部拭子进行百日咳杆菌核酸、培养,或行血清学相关试验以明确诊断。
百日咳该怎样治疗?
在百日咳经验性治疗时,优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如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百日咳患者,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2 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2 月龄及以下婴儿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左氧氟沙星可以作为成人患者的替代选择。
百日咳怎么预防?
百日咳预防包括呼吸道管理预防、暴露后预防以及疫苗接种三部分。
首先,对于已确诊百日咳的患者,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 5 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 21 天。同时平素应该注意咳嗽礼仪,勤洗手,注意居家环境卫生,注意通风良好等,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建议百日咳高危人群进行暴露后预防用药。推荐暴露后21 d内给予药物预防,尽可能在暴露后7 d内采取预防措施。暴露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的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同百日咳确诊病例的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最基本的免疫策略。WHO推荐3剂次基础免疫程序,目前我国与大多数国家与WHO推荐的免疫程序保持一致,同时在18-24月、6岁两阶段予以加强免疫。另外欧美各国推荐对青少年和成人开展百日咳成分疫苗加强免疫,部分国家已将孕妇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常规接种计划。
什么样的人群在百日咳暴露后
该预防性用药?
目前我国根据暴露场景和时间、百日咳疫苗接种史,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以下人群推荐口服抗菌药物加以预防:(1)家庭成员;(2)未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的婴儿;(3)未全程免疫的幼托机构儿童;(4)医疗机构和新生儿照护机构负责照护3月龄以下小婴儿的医护人员;(5)幼托机构工作人员;(6)聚集或者暴发疫情场所涉及的密切接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