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热点评论[弃用]

病友會:提升健康素養,改善醫患關係

家庭医生在线 項慶哲、黃憶芬 2010-04-22 13:39:38

  鑒于病患和醫生之間在醫療專業知識上的不對等關係,病友協會在協助病患獲取健康素養技能,提升病友對複雜錯綜的醫藥資訊和決策過程的認知和管理能力,從而減低醫療糾紛,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正如臺灣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經由多年經驗的累積,我認爲病友在管理、戰勝疾病的過程必須具備一個信念:我(即病友)必須參與疾病的治療;這意味著我必須具備參與[治療過程牽涉的決策選擇]的能力。病患擁有參與的能力才能降低醫療糾紛。”

  近期醫患關係這個話題廣受政府及公衆的關注。據法制日報報導,衛生部副部長尹立表示,基于種種因素,擾亂醫療秩序的“醫鬧”事件和由醫療糾紛引發的惡性群體性事件呈現上升趨勢。據粗略統計,每年發生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因醫療糾紛引發的嚴重擾亂醫療秩序的事件多達上萬起[1] 。 衛生部副部長尹立指出,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衆多,包括一些涉及醫療經濟和資源分佈情況的因素。然而醫生和病患在醫療知識的不對等關係更是挑戰了原本在醫患關係裡就脆弱的信任感. 針對病患處於醫療知識弱勢地位的情況,一味地提供給病患更多的醫療資訊並不一定能加強病患的健康知識,關鍵在於如何幫助病患提升及加強自身的健康素養技能的教育資源。

  健康素養的教育内容有別于傳統健康教育。如果傳統健康教育是“教條式”的教育方法,健康素養的教育方式提倡提升病患對健康知識的獲取、辨別、和使用能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介紹,健康素養包括“輔助個人獲取、了解、並正確使用健康資訊的認知和社會技能。”[2] 這些教育資源,包括具有組織這些教育資源能力的機構和機制,對目前國内積極推動病患採取“科學就診”,提高病患對醫院及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的方針尤其重要。

  臺灣乳癌病友協會恰恰在醫生和病患當中提供了提升病患“健康素質”技能的功能。該協會通過各項活動,引導病友成爲“有智慧的病人”,賦權病人有能力為自己健康把關,提升病人與醫生平等對話的能力,進而轉變醫生對病友的刻板印象。針對提升病人參與診療過程中“參與角色”所需具備的專業知識方面,該協會培訓病患解讀病理報告,增加病患與醫生平等對話的能力,病患不再覺得是處於被動接受“宰制”的另一個癌症患者。

  於醫生和醫療機構而言,病患的知識無疑減低醫生或醫療機構需要投入的“教育”資源,而更能更全心全意、“放心”地著重于專業治療工作。根據一項于2008年發表,由美國麻州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科學學院主持訪問全球225位腫瘤領域的頂尖醫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亞太地區腫瘤醫學權威專家認爲“加強提供病患教育和護理服務的護理專業人才”是乳癌防治領域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目前在醫療資源的調配尚需調整的情況下,類似臺灣乳癌病友協會這樣的機構,是促進病患提升自身健康素質的一個參考運作機制。如果醫療資訊的不平等是國内醫患關係緊張的因素之一,拉近彌補雙方知識鴻溝的工作勢必能為醫患關係引導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此外,以“健康素養”思維策劃的病患教育模式符合目前提倡以“病人為中心”的醫院管理模式的趨勢,有助於病患體驗較高的治療參與角色。根據美國一項針對糖尿病患的研究,通過提升病患在疾病管理過程自主決策的表現,病患在疾病管理成果的收穫優於“傳教”式的“教條性“的健康教育方式,醫療成本也相對減低(醫療資源的使用率減低)。[3]

  據悉,臺灣乳癌病友協會近期應邀前往山東,與當地醫療機構分享病友組織如何發揮降低醫療糾紛的功能,包括賦權病患,轉換病患對自己在疾病治療過程的“被動”角色,成爲“積極”參與治療過程的參與人,勇於為自己的健康擔當責任,成爲自己健康的把關人。其中,病友組織提供了病患成爲自己健康把關人所需的技能資源,包括看懂病理報告,理解治療方案選擇,管理自身及家屬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提供的“配合”。

  提倡健康素養已經是中國衛生部積極實施的醫改計劃之一。于2008年,衛生部公佈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並發佈“健康66條-中國公民健康素養讀本”及啓動各地的“公民健康素養”試點項目。 在醫療市場中各個權威--醫生、醫院、醫藥廠商--的公信度飽受公衆質疑的環境裡,一個獨立的病友會可以代表病患,為醫療環境提供一個促進信任,結合各方組建互助、合作模式並爲病患爭取到更多利益的機制。海峽兩岸之間的病友會已經積極的開始建構交流橋樑。這座橋樑需要更廣大的社會支持來為兩岸病患創造更優良的醫療效果和體驗。

  [1] 年发生“医闹”事件上万起 卫生部要求 引入调解机制化解医患纠纷。法制日报 2009年10月31日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

  [3] Patient Empowerment Improves Outcomes  DOCNEWS Dec  2007

(责编:果果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