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国际期刊发表中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成果

转载 来源: 人民网 2013/5/4 10:38:39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5月1日和5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科学》分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H7N9病毒溯源、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的重要成果。

  针对今年3月至4月初在中国上海、安徽等地区首次发现的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中科院组织相关研究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在病毒溯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发现造成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

  病毒的表面抗原血凝素(HA)基因很可能来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而这种病毒很有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中国“长三角”地区鸭群中;另一个表面抗原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最可能来源是经过中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

  从HA和NA基因进入中国鸭群的时间来看,HA基因要早于NA基因,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中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6个基因片段并非单一来源,其中非结构蛋白基因(NS)更可能来源于江苏周边的鸡群,而其他5个片段来源于上海、浙江附近的鸡群,造成6个内部基因片段多样性的原因很可能与家禽的运输有关。

  同时,病毒基因的系统演化和蛋白质一级结构分析表明,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有2个不同的分支,它们在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达菲”耐药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表征。该研究成果对准确判断病毒来源、切断病毒重配与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病毒扩散、预判禽流感病毒暴发的潜在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

  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溯源和跨种传播机制研究是流感疫情科学预判和科学防控的基础。近期,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方面获重大突破: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研究H5N1病毒野生型和突变型HA蛋白分别与禽源和人源受体类似物的结合能力,发现野生型HA只结合禽源受体,而突变型HA不仅具有结合人源受体的能力,还保留了对禽源受体的结合能力,只是亲和力有所下降,这表明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

  利用晶体学方法解析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野生型和突变型HA蛋白分别与禽源和人源受体类似物的复合物结构,国际上首次在分子水平对重要氨基酸突变能够导致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这一重要现象进行解析,是禽流感跨种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一研究成果也将对H7N9流感病毒的系统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据介绍,这两项成果是中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高等院校等协同创新和病毒学、生物信息学、鸟类学、结构生物学等交叉领域研究人员优势互补、共同努力的结果。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希望在未来的流感病毒研究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流感病毒网络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利用多学科优势,形成从样本到病毒鉴定、病毒溯源、生物学分析、结构与功能研究、感染免疫评价、药物研发的系统研究,为中国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