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将迎来第23个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保护我们的未来”。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约为9240万人,这一数字是2002年的三倍,而更为严重的是,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高达15.5%。中国的糖尿病防治未来极其堪忧。就中国的糖尿病防治现状而言,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正确的治疗理念指导下选用正确的药物已经上升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层面的重要议题,备受瞩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介绍,糖尿病已经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最新的理念不再以降糖为单一目标,而需综合考虑肝肾功能、低血糖、体重增加、心血管风险、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这六个面组成一个“魔方”,时刻困扰着糖尿病患者,而“全面考量 综合治理”的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有助于解开这个“魔方”,并且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国内外权威指南的推荐。随着新型DPP-4抑制剂欧唐宁(利格列汀)在中国的上市,将使这一科学治疗理念也将被更多的中国专家和患者所接受,有利于应对中国严峻的糖尿病防治挑战。
一体六面,面面俱到
《柳叶刀》杂志曾刊文指出,人类可以打赢降血糖的战役,却可能输掉征服糖尿病的战争。翁建平教授讲述:“攻克糖尿病就像是解开一个魔方,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血糖降低这一个层面,应考虑到低血糖风险、心血管风险、体重控制、肝肾安全问题、及经济成本其它五个层面。”血糖控制目标应该个体化,对不同患者应设立不同的控制目标,控制指标的任何改善都将对患者有益,并将会降低相关危险因素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翁建平教授指出,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肥胖患者、合并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采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仅仅以单一的降低血糖为目标的是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的。
“全面考量 综合治理”理念亟待普及
翁建平教授指出,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时,我们必须重视“全面考量,综合治理”的治疗理念,在关注药物有效性之外,还要重视药物安全性、以及肝肾功能和药物治疗的经济成本问题等。
翁建平教授举例说,对老年和已经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加严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心血管风险。它最终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医疗花费增加。重度低血糖还与死亡率增高相关。因此,低血糖风险最小化是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包括降糖药物在内的大部分药物一般都是通过肝脏进行代谢,经过肾脏清除。肝肾功能损伤后,药物的不良反应会相应增加,如低血糖发生风险(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因此,有些降糖药在肝肾功能受损时需调整药物剂量,甚至要避免使用某些经过肝及/或肾代谢排泄的种类。但是,临床应用中根据肝肾功能调节药物的使用,剂量往往被忽略,因此,需要既保证疗效不需根据肝肾功能调节剂量的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新型DPP-4抑制剂欧唐宁(利格列汀)之所以被认为能够引领最新的治疗理念,就在于其体现的全面与综合的优势。已上市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欧唐宁(利格列汀),不仅能够在较低的经济成本下实现精准降糖的效果,而且在预防低血糖、心血管风险及不增加体重方面的优势明显,其主要通过胆汁和肠道以原型形式代谢,药物互相作用风险小,患者在肝肾损伤任何阶段都可安全使用。
糖尿病防治需多管齐下
翁建平教授表示,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干预十分重要,这在国际上也被非常认可。 翁建平教授表示,“但是改变一个人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就要求多方参与、综合治理,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来督促、管理患者,帮助他们长期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
翁建平教授最后指出,未来的糖尿病防治趋势是综合考虑糖尿病防治的各个环节,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多管齐下,而欧唐宁(利格列汀)的到来有助于在中国推广“全面考量,综合治理”的全新治疗理念。
关于欧唐宁(利格列汀)
欧唐宁(利格列汀)是新型DPP-4(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是一种与GLP-1和GIP(胰高糖素样肽-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失活有关的酶。DPP-4抑制剂以葡萄糖依赖性的方式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带来血糖稳态水平的全面性改善。
使用欧唐宁(利格列汀),即使是伴有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也无需进行剂量调整。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欧唐宁(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或与二甲双胍加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体重相较基线水平的改变与安慰剂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接受欧唐宁(利格列汀)治疗的患者的平均体重相较基线水平出现显著下降,而接受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则出现显著的体重增加。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