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阳光心灵,赶走“抑郁”

家庭医生在线 2014/6/27 10:48:16


贾福军教授在作演讲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与工作节奏,让人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人心理承受力出现“透支”进入所谓的“心理亚健康”:失眠头痛,兴趣减退, 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易怒、着急……各种症状给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而这些症状其实多为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如不及时纠正,一旦持续出现这样的状态,抑郁症很可能就此“缠”上你。对此,广东省人民医院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表示:“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身心理的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头疼等常见的躯体症状时,要引起注意,及时调整自己情绪,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则应积极就诊、寻求医生帮助。只要做到了快速识别、正确对待、及时处理,我们的生活依旧充满阳光。”他还强调,治疗要及时,用药要足量和足疗程,否则容易导致不良后果。

去除抑郁病耻感,树立正确认知观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

贾福军教授指出:“虽然抑郁焦虑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行业都有心理亚健康者,每个群体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焦虑认知不足,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焦虑障碍,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认为是种耻辱,多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的态度,导致了我国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而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焦虑给很多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这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

贾福军教授表示:“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长期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中无法自拔,而又讳疾忌医。其实,患有抑郁焦虑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许多人一生中多少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战胜抑郁焦虑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心理”的对决,需要积极勇敢地面对。

规范治疗抑郁焦虑,防复发是关键

目前,抑郁焦虑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使用抗抑郁药物。有研究表明,未服用抗抑郁剂显著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 ,而在美国1985-1999年间自杀率下降了13.5%也被证实,其与抗抑郁剂的处方增加显著相关。

然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3%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5]。同时,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并没有严格按照医生叮嘱规范用药。主要是患者对药物治疗抑郁焦虑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忌讳”药物治疗,担心药物成瘾、戒断反应等副作用,或者认为抑郁焦虑难以彻底治愈,即使症状减轻了,总感觉回不到病前的状态。

贾福军教授对此表示:“抑郁焦虑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选择时,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使用抗抑郁剂,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药的药物,如舍曲林、文拉法辛等指南推荐一线用药,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副作用,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可以获得更多的完全缓解机会。临床经验也表明,通过规范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主要原因就是抑郁症患者没有按要求进行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抑郁症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指导和建议,即使在首次抑郁症发作治愈后,应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选择去除抑郁症状更干净的药品” 贾福军教授为我们揭示了抑郁症治疗的关键。

此外,贾福军教授强调:“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而并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见影’。应服用足够疗程抗抑郁剂,急性期一般治疗时间为6-12周,然后进入巩固期4-6个月,继续维持治疗4-9个月再逐渐停药,以防再次发作。治疗期间病人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者觉得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就更容易复发,对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就更困难。”

量化评估自测工具,鉴别抑郁 “有理有据”

目前,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6]。由于对抑郁症识别缺乏科学依据,公众很难在早期自我评估和判断中发现是否患有抑郁症,等到症状严重后才选择就医,早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即使有部分患者在症状早期就诊,而有时医生诊治也缺乏科学指导,使患者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进而造成了目前我国抑郁症诊疗的困局。

贾福军教授表示:“随着PHQ-9/GAD-7/PHQ-15量化评估工具的推出,识别抑郁焦虑不再是难事。如果我们觉得最近情绪不佳、身体不适,又不能确定是否是抑郁焦虑的时候,可以使用PHQ-9/GAD-7/PHQ-15三个简单便捷、可靠的自测量表工具,帮助我们及家人、朋友快速识别情绪问题,正确评估与及时调整,以更早判断病情,积极就医。”

而对于医生来说,也可以通过指导患者填写PHQ-9/GAD-7/PHQ-15自评量表,可以及时发现和判断出患者是否伴发有抑郁焦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的同时,有利于规范与优化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监测、效果评估以及预后随访诊疗流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疾病的康复和防止疾病复燃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链接

关于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抑郁症的情绪、躯体症状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回避社交。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4、认知功能损害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二、抑郁症的治疗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①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②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③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①个体化治疗;

②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③足量足疗程治疗;

④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⑤治疗前知情告知;

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⑦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

⑧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等。

4、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5、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关于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一、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1、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1)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

(2)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3)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2、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惊恐障碍)

(1)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等),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3)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3、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

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不会引起焦虑。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飞机、广场、拥挤的场所。恐怖症的焦虑发生往往可以预知,患者多采取回避行为来避免焦虑发作。

4、在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焦虑障碍内容很广泛,包括

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恐怖症。

二、焦虑症的治疗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1)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①优点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抗焦虑效果肯定;价格较便宜。②缺点效果持续时间短,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有可能产生依赖。(2)抗抑郁药。因为焦虑的病因会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而抗抑郁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这类药物的特点抗焦虑效果肯定、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

3、治疗原则

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指导医生:
贾福军

贾福军教授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擅长疾病: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的诊治和精神障碍的...[详细]

(责编:张晓萌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