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广东登革热疫情严重 疫情扩展至福建、广西等地

家庭医生在线 2014/9/30 9:20:57

疾病新闻综合,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广东"登革热"疫情高烧不退,扩展至福建、广西等地。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官网通报,26日广东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确诊病例888例。直到28日凌晨,尽管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截至27日零时的数据仍未在官网发布,但是按照25、26日增长趋势,广东确诊病例在万例左右。根据目前确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26日零时,今年广东全省共有19个地级以上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9161例,累计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437.08%。其中广州7747例、佛山950例、中山164例、江门112例、珠海77例。

在三天之前,这五个城市已经启动三级应急相应,全省累计报道死亡病例3例,分析数据显示,目前广东21个地级市中仅剩2个地级市暂时未发现登革热感染病例,分别为梅州和韶关。广州仍维持多区域持续多发状态,佛山局部区域高发并呈现扩散趋势,中山、江门、珠海、东莞、阳江等出现点状聚集性病例疫情。 目前,广东省已经成立了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全省登革热防控工作。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不仅要杀灭成蚊,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综合治理,这样才能治标又治本。另外,综合消息显示,在广西以及福建多地也出现登革热确诊病例,记者从福建省卫计委获悉,截至9月25日,该省莆田市共报告33例登革热病例,据悉,其中均无重症病例,目前已治愈出院6例。而截至9月25日,广西共报告登革热34例,其中南宁市30例。

登革热肆虐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1、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5)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些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本型常因病情发展迅速,因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而死亡。

2、登革出血热

(1)休克一般发生于病程第2~5日,持续12~24小时,患者烦躁不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体温下降,呼吸快而不规则,脉搏微弱,脉压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偶有昏迷。若不及时抢救,4~10小时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责编:詹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预防或治疗登革热?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分析 1.清理积水。2.搞好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3.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4.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6.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8.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9.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多开窗通风。

Q: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 提高人群抗病力 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登革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进行动物试验,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广应用,由于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体有可能成为促进型抗体,诱发登革出血热的发生,因而增加了疫苗研制,应用的难度。

Q:怎样避免登革热的发生呢?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分析清理积水。搞好卫生,保持所处区域的清洁,防止蚊子活动。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杀灭。可以使当地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子叮咬。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不要到比较潮湿或者是有积水的地方(蚊子的孳生地)去。.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多开窗通风。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