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老人用药陷入误区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0/11 9:10:32

健康新闻综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今年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报告比例已连续4年呈小幅升高态势。北京市属21家医院的用药咨询中心调查也显示,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多病,往往轻信广告,自我治疗,让本用来治病的药反而成“健康隐患”。药剂科专家表示,要高度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

治病药变“致病药”

“回去就把正在吃的阿司匹林停了,您眼睛出血与同时服用银杏叶胶囊和阿司匹林有直接关系。”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小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专家严肃地对一名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说,偏头痛可暂缓治疗,血压也基本正常,先治疗脑梗要紧。

专家说,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在近5年来不断显露。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药物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

同样,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59岁的王贺胜,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每次要服用多种药物。最近老人总是感到头昏,走路时跌倒了几次,检查后发现正是由于这些药物的联合副作用,才引起头昏。

专家说,这样的老年患者在临床上不是偶发病例。主要问题是患者有多种疾病,病因复杂,常先后在多家医院或不同科室就诊,出现处方药物相同或相似,就会重复用药。

除了针对具体病情的错误治疗,老年人用错药还表现在对特效药、保健品等的盲目迷信,导致贻误病情和副作用频现。“我父亲只相信中医的‘神药’,身体一有不舒服就找他信任的一个年近90岁的老中医。”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市民朱女士痛心地说,两年前,父亲嗓子疼,吃了好几个疗程的中药不见好,身体持续消瘦,后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食道癌晚期。

误区何来

药剂科专家指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生理方面,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受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老年人往往身患数病,经常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心理方面,老年患者自我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用药依从性较差。

“或是缺乏判断听信‘秘方’,或是久病成医,固执己见,这是老年人面对身体健康问题时的典型表现。”专家说。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些老年人因为患有慢性病,认为久病成医,所以每当身体出现不适时,总是坚持以往的经验进行自我治疗。

医院药剂科药师提示,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所以老年朋友们切勿盲目随意进行自我“治疗”。

“吃药跟着广告走。”专家表示,有些老年朋友,“易轻信广告宣传,应忌滥用补药”。体弱的老年人可适当辨证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盲目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认为,治病心切、用药量过大或擅自调整用药量,也是导致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现在的许多老年人对健康问题非常关注,稍有不适就购买大量药物自行治疗,希望病情迅速好转。

筑起用药安全屏障

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几乎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医生在使用药物时对其剂量、疗程都是有严格标准的。医师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治疗方案,所以每位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完全相同。

专家建议,老人安全用药有两大注意:首先应坚持适度原则,绝大多数的慢性病现阶段仍然无法根治,只有根据医嘱坚持用药,同时改善生活方式,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其次,开药时要问清楚医生,容易“打架”的药最好在服用时间上尽量隔开,老年人的家人也应该发挥积极的提醒督促作用。

专家认为,老年人用药都应慎重。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药浓度及酸碱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医院的角度,专家建议,健全患者的病历和药历,这有助于医师、药师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等,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及不合理联用药物。

(责编:詹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龙岩老人得了白癜风治疗有什么误区?

想着要快速治好,其他的都不在意,为了能早点治好,患者是什么办法都会去尝试一下,但白癜风的治疗要先了解病因,那样可能会导致疾病恶化所以治疗前要先与医生进行沟通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Q:老年人癫痫病治疗的误区除了病急乱投医外还有哪些呢?

病急乱投医是很多的人都会有的现象,无论是患上了什么疾病,由于患者想要尽早的治疗,所以都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出现,对于癫痫病患者来说,虽然我们一直倡导要早发现和早治疗,但是也不可为了控制疾病去盲目的治疗,对于癫痫病患者来说循序渐进的正确治疗是很重要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Q:配花镜会有哪些误区?

配老花镜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误区一:图便宜清楚就行 街边的老花镜往往双眼的度数相同,而且瞳距固定,但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近视、远视或者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情况,而且双眼老化程度不同,瞳距也不同,如果随便配副眼镜,不但无法使老人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反而会产生视觉干扰,出现眼疲劳等现象。 误区二:不验光不排除眼病 配老花镜前要到医院做眼睛的全面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眼压和眼底的检查。要排除白内障、青光眼以及一些眼底疾病之后,才能验光确定度数。老花眼度数随年龄增大而变化,因此最好每隔三五年去验光一次,不要长期戴度数过浅的眼镜。 误区三:老花镜一戴到底 老人随着年龄增加,老花程度也会加深。一旦老花镜不合适就得及时更换,否则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速眼睛老花的程度。同时,老花镜镜片的寿命有限,使用时间长了,镜片会出现划痕、老化等现象,造成通光量下降,影响镜片的成像质量。 误区四:放大镜代替老花眼 老人经常拿放大镜代替老花镜。放大镜折合成老花镜相当于1000—2000度,长时间这样“纵容”眼睛,等再配老花镜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度数了。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