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第7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广州琶洲)隆重开幕,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医药原料药/中间体/包装/设备交易会、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的三会合一相当引人注目。
药交会开幕式
2014年医改依然是“重头戏”。全面整合公立医院改革、药品招标、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改革的“三明”模式受到推崇;卫计委在河南推“卫生11项”改革,为未来医保支付改革定调;处方药网上销售准备放开;社会资本办医也在继续发酵;医师多点执业和医疗服务价格也已放开。
在医药流通领域,2014年9月9日,商务部、发改委、卫计委、国家药监总局等6部门发布了《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通知》,对于内容中提到的医药分开等话题,让药品流通行业从业者纷纷“点赞”。规范药品管理、提高流通效率、规范药品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完善药品的定价机制和提高行业集中度等成为医药流通领域主要的政策导向。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达到9261亿元,医药行业收入增长19.8%,利润总额增长19.8%。药品市场呈现出高速扩容、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低等特点。
药交会市场扩容医药冷链物流开始走俏
在本届药交会上,与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相关的“国际医药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展”在展会上首次亮相,展示内容涵盖冷藏车、保温车、医药冷链相关产品、冷藏箱、保温箱、医药生化低温冷藏设备、冷链包装、温度监测设备、冷链全程监控管理系统、冷链配送及采购系统、条码技术、温控、WMS、冷链物流投融资服务、冷链运输服务、冷藏品运输、第三/四方物流服务、存储、仓库等都有所涉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对医药物流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带动了医药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表明,国内冷链物流的覆盖能力为10%,药品质量问题中有近20%与冷链物流相关,市场潜力巨大。
但是,我国医药品冷链物流尚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完善的行业或国家标准,医药品冷链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市场化程度低,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等。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等成为药品流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整个行业都在为推动医药冷链物流持续努力,国家有关药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也在陆续制定,推动了冷链物流的蓬勃发展。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