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最近宣布,该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方法,成功地使实验鼠心肌大规模再生,给治疗心脏病带来新的希望。
人体的血液、皮肤等细胞再生能力较强,可以不断更新。心肌细胞则在出生后不久就基本上停止分裂增殖,这意味着此后心脏如果受损,将无法完全自我修复。
新南威尔士大学张任谦心脏研究所的科学家说,此前有一些研究团队成功诱导心肌细胞重新增殖,但增殖程度不大。他们的新方法可以使经历过心肌梗死的实验鼠心肌细胞数量增加45%之多。
该研究由新南威尔士大学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合作完成,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新方法的关键在于一种称为“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激素,它在神经系统和心脏等的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心肌细胞在胚胎和新生儿阶段可以再生的关键。
在实验鼠体内,出生一周之后,NRG1激素引发的心肌细胞增殖现象就停止了。研究发现,这是因为一种称为E R B B 2的物质减少所致。科学家设法增强实验鼠体内该物质的活性,成功地使N RG 1激素重新发挥作用,激发心肌细胞重新开始增殖,修复受损的心肌。
实验显示,该方法在青春期及成年实验鼠体内都能发挥作用。如果进一步研究证明它对人类也有效,有可能成为治疗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新疗法。研究人员说,未来人们有可能使心肌学会再生和自我修复,就像壁虎断掉尾巴之后还能长出新的来一样。
相关链接:日常如何预防心脏病?注意早期症状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此外,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这是常见的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也是常见的心脏病的早期症状。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同样属于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耳朵:心脏病的早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表现,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病症尚未引起全身反应时,内耳就得到了先兆信号。如果你的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极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