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既有将军气质,又有学者风范,年届八旬依然活跃在临床、科研、教学一线,他就是德高望重的田时雨教授。
田教授193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泰来县,1956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961年以全校优秀毕业生的优异表现光荣入伍。在5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田教授始终心怀患者,孜孜以求,在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中风、偏头痛、癫痫、震颤性麻痹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诊治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临床上率先开展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血磁疗法等,参与研制正天丸、雷公丸、补阳还五丹、镇眩汤,带头组建了全军神经医学中心,主编了《神经病诊断学》等90万字的专著,发表论文72篇,培养研究生20余人。先后5次获全军科技进步奖、全军专著进步奖、全军医疗成果奖9项,4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模范党支部书记、先进工作者和总后优秀教师。2003年,田时雨教授晋升为文职一级,相当于中将,现任军委及中央首长保健专家组成员、国家多个医疗机构专家顾问、10余个医学专业杂志编委,南方医科大学专家组成员,珠江医院谊侨科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田时雨教授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征服了每一位患者,也感动了媒体,南方日报《珠江医院八旬老教授退而不休》一文对田时雨教授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了详细的报道。
报道全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田时雨教授今年正好80岁,从医近50年。自2004年退休后,他一直坚持在工作一线。儿女们都劝他说,忙碌了几十年该好好休息了,他却说,“作为一名医生,离开了病人,离开了救死扶伤的岗位,还叫医生吗?”谈到梦想,田时雨说,希望用毕生所学和多年的经验为病人解除病痛,“想干到不能干为止!”
不忍病人失望而归看门诊到中午1时
2004年,将军级教授、神经系统疾病专家田时雨退休了。人虽然从一线岗位退下来了,可工作量一点也没有减少: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二上午侨科查房,周三上午儿科查房,周四上午在侨楼特诊,周五上午神经内科查房或讨论疑难病例,下午均安排科室会诊、讲学等内容,有时周六、日还加班。不仅如此,他还自愿担任谊侨楼神经内科诊疗组组长,负责谊侨楼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
每周的专家门诊,考虑到田时雨年事已高,医院决定让他限号收治,每次不超过15个人。但是因为担心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上号,田时雨每次都酌情让一些病情较急的病人加号,最多时一个上午加号到30个病人。不仅如此,他在为病人看病时从不放过每个细节,宁可多花点时间,也决不敷衍打发病人。
护士看到田时雨年纪那么大,坐诊一上午顾不上喝一口水,忙得鼻尖都掉汗,不肯给他加号了,“可病人怀着希望而来,怎么忍心让他们失望而归。”就这样,田时雨总是坚持把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几乎没一次能准时下班,总得忙到中午1时多。
儿女都劝他说,忙碌了几十年该好好歇歇,可他却说:“作为一名医生,离开了病人,离开了救死扶伤的岗位,还叫医生吗?我心甘情愿忙一点、累一点!”
为贫苦患者省钱只收普通挂号费
回顾近50年的从医生涯,田时雨说,最忧心的是不能帮病人解决问题,最开心的是看着病人康复出院。“行医先做人,万事病为先。”这句话,田时雨常挂在嘴边,他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病人中,无论熟与不熟、有钱没钱、是高干还是平民,他都一样热情耐心,一样无微不至,一样负责到底。
一次,医院附近泉塘菜市场一个卖菜的农民来找田时雨,护士长问他怎么认识田教授的,他说,有个老人家买菜时见他不舒服,便留下地址、电话,叫他来医院。菜农去到医院时仍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个大教授。
田教授出专家门诊,挂号费要100元,为了给经济较困难的病人省钱,他总让病人去挂普通号,照样耐心、细心诊治,始终坚持不开大处方,力求以疗效好价钱低的药治病,节约病人经费;有的小患者家长只有周末才放假,尽管周末不出门诊,田时雨为了照顾他们的需求,还把看病时间约到休息日;还有一次,一个病人犯了急病晚上11时多慕名来找田时雨,他仔细检查了病情后,又跑上跑下带病人办入院手续,家属连连感激地说,从来没碰到过这么没架子的大牌教授。
“大牌不大牌都是病人的夸奖,作为一名医生,就是要为病人的健康负责。”听到这样的话,田时雨总是朴素地说,“我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所以只要医院有需要,我就不会停止我的工作。”谈到梦想,田时雨说,希望用毕生所学和多年的经验为病人解除病痛,“想干到不能干为止!”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