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调查显示新加坡青少年自残现象日益严重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2/29 9:15:56

据《海峡时报》12月28日报道,因不堪压力,新加坡越来越多青少年选择自残,试图缓解情绪压力及解决困惑。

据新加坡儿童会最新统计数据,自残现象多出于青少年人群中,且以男生人数居多。2005年被报道的14岁以下自残青少年人数仅36人,占当年自残总人数的56%;2013年便上升至44人,占比60%;而去年便上涨至50人,占比66%。去年被报道自残的人群中,36%是男孩,而在2005年,自残男孩仅占28%。

去年,新加坡“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收到6000封邮件,比2012年多了1000封。这些使用“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友好帮助邮件服务的人中,半数左右的30岁人群承认曾经故意自残过。皮内特•林女士是飞跃家庭服务中心的首席社工,她说:“自残的年轻人很乐意寻找帮助,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很愿意到服务中心寻找帮助。”目前,皮内特•林女士的服务中心已经接待了大约5个自残案例。

自残的原因有哪些?

每个人都存在着创造毁灭欲,GOPLA在解释自残行为的时候是通过发展需求这层面的。

发展受阻的结果就是另类改变。这是通过毁灭来实现精神能量的释放。

断绝期望

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感受到更多的挫折。

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可以说绝望)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为了斩断这些来源。

焦虑转嫁

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策略

为了获取其他东西。比如敲诈、获取保险赔付等。

另一个明显做法就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进行的逃避性自残。罪犯往往可能自残。特别是小偷,往往这已经成为惯偷早就计划好的行业脱逃手段,甚至团伙规则。在帮派中,为逃避惩罚而自残的现象也比较明显。

逃避性自残也体现为为某些不作为或不成功找借口等。

舍车保帅,以自残换取生命也是一种策略。

兴奋点短路

自虐的快感。一些人会从痛苦中感到放松、刺激或兴奋。他们会习惯性地自虐。自虐中对肉体的伤害就是自残。

其他痛苦的减轻,如毒瘾发作等。

自杀未遂

本意自杀,自杀未遂的肢体伤害现象被认为自残。

冲动

冲动时的极端想法也能导致自残。比如赌气,发誓,食用酒(酒精)达到一定程度 无法控制自己等。

外界压力

许多外界压力会促成自残。这时,自残是被迫的,自残者并不愿意自残。伤害与否取决于外部意志。比如以肢体伤害为标的的赌博的履约等。再如被恶势力强迫自残等。校园暴力中自残现象也不少见。

无知

一些孩子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有些是在不良的风气中受到误导。比如纹身,看起来是在追求“酷”。他们都是在轻率决定后才出现后悔。

心理因素

由于受到了某些心灵上的伤害而产生自残的想法,目的是分散痛苦。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残?

很重要的就是要减轻孩子的各种压力。超负荷的应试教育、盲目追求名校名次,都会对孩子的正常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形成青少年的“亚健康”状态。另外,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帮助其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化解因外在原因导致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而造成的不良心理暗示。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情绪低郁的时候,要多陪伴孩子,多用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来影响孩子。要避免孩子接触社会上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容易对孩子形成暗示性或者诱导性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特征就是忧郁情绪的弥漫性存在,所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预防孩子发展成为忧郁症。如果发现孩子有忧郁症的倾向,建议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的心理科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会运用专业诊断,发现孩子疾病的程度,同时医生可以辅助开具抗忧郁的药物,帮助治疗孩子,无疑对防止自杀或者忧郁症的进一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切勿讳疾忌医,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期。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预防自残 疾病 自残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