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青春期少女(13-16岁之间)发生自残行为的数量急剧上升,在心理服务设施不完善的地区这一数字更为可怕。
青少年女孩自残几率更高
青少年自残现象是导致自杀的高风险因素,而自杀则是2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最高因素。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范围内儿童与青少年发生自残行为的流行趋势,以及与相应的地区心理健康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进行的比较,另外还分析了自残导致的儿童与青少年的自杀率。与此前的研究不同,这一研究重点关注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自残行为,而非医院给出的数字。
结果显示,女孩子的自残率远远超过男孩子。而且对于13岁到16岁之间的女孩子来说,自残几率从2011年的的45.9/10000上升到了2014年的77.0/10000。研究者们认为,过高的自残率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而这一年龄段的女性则尤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以及性启蒙导致的。"如今早熟的趋势会导致青少年的生活更加的有压力",研究者们说道。
精神分裂患者自残几率高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患者容易自杀或自残:
1、患者在缺乏照顾或照护不周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不想活了"的想法,易出现自杀或自残的情况。
2、在精神分裂症伴有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患者饱受病痛的煎熬,易自杀。
3、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出现严重抑郁情绪,感觉活着是累赘,患者容易自杀。
4、出现幻觉。当患者出现幻觉时,可能产生有人命令他自杀或者周围有人要害他,感觉自己走头无路下只能自杀等。
5、高学历患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疾病情况和未来的状况,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的恐惧和害怕外人的歧视而选择自杀。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残?
很重要的就是要减轻孩子的各种压力。超负荷的应试教育、盲目追求名校名次,都会对孩子的正常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形成青少年的“亚健康”状态。另外,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帮助其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化解因外在原因导致孩子对自我评价过低而造成的不良心理暗示。
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情绪低郁的时候,要多陪伴孩子,多用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来影响孩子。要避免孩子接触社会上负面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容易对孩子形成暗示性或者诱导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