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数千专家联名呼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家庭医生在线 2016/6/18 9:51:51

6月16日,全国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座谈会在京召开,数千名临床专家、公共卫生专家、律师等各界人士联名呼吁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会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联合举办。

中国控烟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许桂华介绍,目前向各省征求意见的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草案)与19个月前在国务院法制办网站上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允许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的规定引发各界热议。许桂华表示,“全面”禁烟还是“部分”禁烟引起争议,原因就是立足点和出发点不同。“我们站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的立场,就是保护公民健康第一,全面禁烟是预防慢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而且投入成本少、效果好。”

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以及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振宇,分别代表全国183位心血管专家、2244位公共卫生专家以及100位律师宣读了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建议书。

活动中,烟民代表也表达了控烟意愿。李翔呼吁,应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同时,期盼政府能够制定相关法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给我们尤其是我们的后代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全面禁烟立法拟“松口” 被指“开倒车”

《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下称条例)征求意见稿曾明确“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但据参与条例起草讨论的专家介绍,条例草案的最新版本,已将“全面禁烟”修改为“选择性禁烟”,出现了“餐厅、酒吧、咖啡厅、茶楼、歌舞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可以设吸烟区”等条款。

据了解,国家层面的控烟立法已列入今年力争完成的立法项目,目前控烟立法已进入最后阶段,从“全面禁烟”到“选择性禁烟”的变化,相当于国家控烟立法开了“倒车”,“没想到倒退这么厉害。”

是全面禁烟还是选择性禁烟,这关乎中国控烟成败,现在正是紧急关头,让无辜和受害群体暴露在致命的二手烟环境中是不被接受的,必须停止这一切。中国需要一部严厉的100%全面禁烟的控烟立法——仅此而已。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公共场所逃生方法

要有意识地准备和观察


有的人“忌灾讳难”。他们希望自己“吉人天相”,他们从不考虑如果遇上意外灾难该怎么办,他们出门旅行,对飞机、轮船、酒店、宾馆的各种安全指南从来就不屑一顾。正是这种缺乏防灾意识的人,遇到意外灾难时最为惊慌失措,最容易遭受伤害。

遇到意外灾难时要能逃脱危险,有意识的准备、事前学习逃生本领和对所处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的观察是第一条。这也是能够做到“临危不乱”的基础。所谓对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的观察,是指进入一个陌生的公共场所时,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安全设施的位置。这些一般都在该公共场所的安全指南中可以了解到,如有疑问,甚至没有疑问也应实地勘察一番。

有意识的准备还包括随身携带简便的紧急救难用品。例如,带手电筒的笔可以应付停电;湿纸巾、湿毛巾等可在火灾发生时遮掩口鼻,以免吸入烟气、毒气;塑料袋可用来在浓烟尚未扩散时装满空气,以备逃生时呼吸用;等等。


要消除小患而防止大祸


正因为公共场所灾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有各种指令性的规定。如公共场所必须有合格的安全通道、消防设施、安全规章等。这些都是防范公共场所灾难的重要措施。作为进入公共场所的一般群众,应特别注意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例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到公共场所,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禁止使用某些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的公共场所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等等。

对于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章,不仅自己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帮助周围的群众一起认真执行,发现违规情况要及时制止,如果自己制止不了,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一旦发现危险,要有“小患不除必酿大祸”的意识。例如,当发现公共场所内有一处地毯被香烟头烫出一个冒烟甚至着火的洞时,应立即报警并想方设法把火苗扑灭,这样就可以将灾难消灭于萌芽之中。如果发现险情只顾自己仓皇逃走,既不采取扑救措施,也不报警求救,那就会使原本可以比较轻易扑灭的小灾酿成大祸。


要有秩序地转移或停留


如上所述,公共场所突发灾难时,如果现场群众混乱拥挤,必将导致更大的危险,造成更多的伤亡。像本案例,黑暗中“只听见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叫声和工作人员那被掩盖了的手提喇叭的无法听清楚的喊声”的情况,只会增加逃生的困难。故在灾难逃生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乱喊乱叫、乱挤乱串,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引导,有秩序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暂时停留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盲目乱跑,以减少伤亡的发生。

针对本案例是地铁火灾,在逃生时应采取低姿势前进,但也不要匍匐前行。因为匍匐前行速度太慢,不仅贻误逃生时机,而且容易被其他逃生者践踏。另外,不要做深呼吸,不要大声呼叫,以免吸入更多的烟气和毒气。还需注意的是,地铁的隧道很窄,灾难发生时若逃到对面方向的铁道上,可能会被驶来的地铁撞上。而且有些铁道有高压电通过,沿着铁道逃生有触电的危险。

火灾逃生中,遇到发热且紧闭的门,千万不能打开,以免被门另一边的烈火吞噬;万一疏散通道被堵死,或通道被烟火阻断,或身体受伤暂时不能脱险,应采取低体位,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烟气和毒气吸入,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如有条件,应退入相对安全的屋内,用湿窗帘、湿被单堵住门缝和窗缝,将烟气、毒气基本堵住,防止烟气、毒气灌入;寻找可以利用的水和食物,设法延长生存时间,寻找脱险的方法或等待救援人员前来救助。


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


幸运逃离灾害现场的群众,在急救人员没有到达之前,要进行自救互救,这将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一开始就要注意观察伤者的脸色、呼吸、脉搏、血压。对呼吸道阻塞、窒息者,立即清除其口、鼻、喉腔内的泥土及痰、血和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伤员,还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Q:公共场所逃生方法

要有意识地准备和观察


有的人“忌灾讳难”。他们希望自己“吉人天相”,他们从不考虑如果遇上意外灾难该怎么办,他们出门旅行,对飞机、轮船、酒店、宾馆的各种安全指南从来就不屑一顾。正是这种缺乏防灾意识的人,遇到意外灾难时最为惊慌失措,最容易遭受伤害。

遇到意外灾难时要能逃脱危险,有意识的准备、事前学习逃生本领和对所处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的观察是第一条。这也是能够做到“临危不乱”的基础。所谓对公共场所安全设施的观察,是指进入一个陌生的公共场所时,一定要对其内部设施和结构布局进行观察,记住疏散的安全通道、安全出口、安全设施的位置。这些一般都在该公共场所的安全指南中可以了解到,如有疑问,甚至没有疑问也应实地勘察一番。

有意识的准备还包括随身携带简便的紧急救难用品。例如,带手电筒的笔可以应付停电;湿纸巾、湿毛巾等可在火灾发生时遮掩口鼻,以免吸入烟气、毒气;塑料袋可用来在浓烟尚未扩散时装满空气,以备逃生时呼吸用;等等。


要消除小患而防止大祸


正因为公共场所灾难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有各种指令性的规定。如公共场所必须有合格的安全通道、消防设施、安全规章等。这些都是防范公共场所灾难的重要措施。作为进入公共场所的一般群众,应特别注意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例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到公共场所,不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禁止使用某些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等)的公共场所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等等。

对于各种公共场所的安全规章,不仅自己要认真执行,而且要帮助周围的群众一起认真执行,发现违规情况要及时制止,如果自己制止不了,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

一旦发现危险,要有“小患不除必酿大祸”的意识。例如,当发现公共场所内有一处地毯被香烟头烫出一个冒烟甚至着火的洞时,应立即报警并想方设法把火苗扑灭,这样就可以将灾难消灭于萌芽之中。如果发现险情只顾自己仓皇逃走,既不采取扑救措施,也不报警求救,那就会使原本可以比较轻易扑灭的小灾酿成大祸。


要有秩序地转移或停留


如上所述,公共场所突发灾难时,如果现场群众混乱拥挤,必将导致更大的危险,造成更多的伤亡。像本案例,黑暗中“只听见小孩的哭声、大人的叫声和工作人员那被掩盖了的手提喇叭的无法听清楚的喊声”的情况,只会增加逃生的困难。故在灾难逃生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乱喊乱叫、乱挤乱串,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引导,有秩序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暂时停留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绝不能盲目乱跑,以减少伤亡的发生。

针对本案例是地铁火灾,在逃生时应采取低姿势前进,但也不要匍匐前行。因为匍匐前行速度太慢,不仅贻误逃生时机,而且容易被其他逃生者践踏。另外,不要做深呼吸,不要大声呼叫,以免吸入更多的烟气和毒气。还需注意的是,地铁的隧道很窄,灾难发生时若逃到对面方向的铁道上,可能会被驶来的地铁撞上。而且有些铁道有高压电通过,沿着铁道逃生有触电的危险。

火灾逃生中,遇到发热且紧闭的门,千万不能打开,以免被门另一边的烈火吞噬;万一疏散通道被堵死,或通道被烟火阻断,或身体受伤暂时不能脱险,应采取低体位,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减少烟气和毒气吸入,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如有条件,应退入相对安全的屋内,用湿窗帘、湿被单堵住门缝和窗缝,将烟气、毒气基本堵住,防止烟气、毒气灌入;寻找可以利用的水和食物,设法延长生存时间,寻找脱险的方法或等待救援人员前来救助。


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


幸运逃离灾害现场的群众,在急救人员没有到达之前,要进行自救互救,这将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一开始就要注意观察伤者的脸色、呼吸、脉搏、血压。对呼吸道阻塞、窒息者,立即清除其口、鼻、喉腔内的泥土及痰、血和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以抢救生命为首要目的,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的伤员,还要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Q:公共场所常见的传染病有??

你好,公共场所常见的传染病很多,以呼吸道疾病为例吧如气管炎、肺炎、扁桃腺发炎、鼻炎、支气管炎等都可以在公共场所碰到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