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根据今年6月份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有近7500万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由此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巨大的经济负担。7月22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公布了各地将谈判药品纳入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的进展情况,截至21日,只有14省份将谈判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
国家谈判砍药价
家住广州的女孩赵琦是一名乙肝患者,她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与健康的同龄人相比,她每月要多花费1500元购买抗乙肝病毒的药品,以保证自己和周围的人看上去一样健康。
然而如今,她不得不向朋友说出自己的病情:“虽然怕受歧视,但知道就知道吧,面子没有吃药重要。”
今年5月20日,赵琦在乙肝患者组织亿友公益的微信群中听说,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替诺福韦酯经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首批试点降价67%,月均药品费用由约15 0 0元直降至约490元。
国家卫计委原本要求,各地要在6月底前完成谈判药品与当地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集中挂网采购。然而,等了两个月,和赵琦一样的很多乙肝患者,在各自所在的城市问了医生,去了药店,还是没能买到降价的替诺福韦酯。
赵琦只得将病情告诉在已降价省份的朋友,请他们帮自己买药。
谈判已成一半省份还未降价
对和赵琦一样需要依靠高价药品控制病情的中国病人来说,“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无疑本该是巨大福音。
“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简而言之,就是一场以“市场换药价”的谈判。谈判的药品都是专利药或者专利期已过的独家生产药,由于缺乏市场竞争,价格居高不下。政府通过谈判降低药价,药企虽然价格上让了利,但谈判药品有医疗机构的优先采购和使用权,同时纳入医保进入医疗保障体系,由此获得更大的市场。
既是利益交换,也是多方共赢,中国首次开展的国家药品谈判就让市场需求极高的乙肝、癌症治疗药品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大幅降价,降幅分别是67%、54%、55%。
但令赵琦们困惑的是,降价政策的落地速度比官方早先提出的慢许多。
7月22日,国家卫计委在官网上公布了各地将谈判药品纳入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的进展情况,截至21日,只有14省份将谈判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等各类医保合规费用范围。
也就是说,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G SK )生产的替诺福韦酯只在14个省份,与当地的至少一种医保政策衔接后,开始降价;而在其他省份则仍然执行原价,或者“由医疗机构与生产企业谈判议定采购价格”。
只要这些省份未将谈判药品纳入至少一种医保类别,这些省份的患者就无缘享受国家药品谈判的“惠民福利”。赵琦和她的乙肝“战友”(乙肝患者之间的称呼)未能在广东买到降价替诺福韦酯的原因正在于此。
作为用药大省和医保大省,广东的城乡居民医保已经整合,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全部由广东省人社厅一个部门主管。然而,至今尚无一项医保与谈判药品衔接,降价也无法落地。
相关链接
进口新药入医保 新疆乙肝癌症患者获福音
7月份起,新疆将3种国家谈判药品——埃克替尼、吉非替尼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正式纳入自治区级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今后,新疆慢性乙型肝炎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参保参合患者,用这3种药品价格将降低超过50%。
专利药、进口药价格昂贵是导致百姓“看病贵”的原因之一。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多部委启动针对专利药、进口药的价格谈判制度,遴选价格高、疾病负担重、患者受益明显的治疗乙肝、肺癌等专利药品作为谈判试点,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今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首批国家谈判药品结果,分别为慢性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3种谈判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67%、54%、55%。这其中,乙肝病人急需的替诺福韦酯是这轮试点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款药物。
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广西 3慢性乙肝治疗药纳入新农合
6月29日,从自治区卫计委了解到,我区已出台文件,将3种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疾病负担较重。近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等3种谈判药品的价格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这3种药品价格谈判试点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国家惠民的决心。
为了让新农合参合人员中的乙肝、肝癌患者尽快因此获益,自治区卫计委决定将盐酸吉非替尼等国家公布的价格谈判药品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要求各设区市要尽快制定新农合统筹基金具体支付流程和监管措施,6月底前将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在自治区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挂网之日起,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诊疗需求,按国家公布的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直接在网上采购;采购周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采购数量暂时实行单独核算、合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