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住了一次院,医院却开了两次出入院手续——通过“分解住院”,本应由医院承担的超额费用就变为新农合基金报销。近日,南宁市一乡镇卫生院被举报通过上述手段“套取”新农合基金,当地卫生院承认违规但表示“事出有因”,且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发现问题后并未支付相关费用,未造成新农合基金损失。
有网友近日发帖称,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卫生院通过“分解住院”等方式套取新农合资金。举报人发给了记者蒲庙镇卫生院2015年11月和12月的“分解住院”详表。
11月的表里共有30多人70多次的住院记录,涉及新农合补助金额9万多元,12月的表里包括200多人400多次的住院记录,涉及的新农合补助资金达到44万多元。名单上每名患者都有两次住院记录,而且绝大多数人两次住院记录相隔在一两天之内。
举报人表示,2015年广西乡镇卫生院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仅有1200多元,但上述两张图中很多患者住院费用达到1800多元,质疑卫生院存在用高价药、滥检查、小病大治等问题。“以12月的统计来看,200多人分解出的400多人次已占到当月住院人次数的60%左右,明显存在严重造假行为”,举报人说,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平均每人次住院费用有明确限额,蒲庙镇卫生院将一次住院分为两次,目的就是分解高额收费、“套取”新农合资金。
去年12月,家住邕宁区蒲庙镇龙岗村的杨先生在蒲庙镇卫生院住院两次,两次花费分别为1208元和1963.3元,报销比例为88%。杨先生提供给记者的病历同样记录了两段住院经历,并有两张新农合住院补偿审批单。杨先生说,去年12月他曾因颈椎病到蒲庙卫生院住院一个多星期,其间并未出院。对于为何一次住院变成了两次,杨先生表示并不知情。
针对举报,邕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蒲庙镇卫生院负责人均表示“分解住院”“分段报销”情况的确存在,但是因慢性病患者增多等特殊情况引起,并不存在“恶意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主观故意”,而且新农合经办机构审核发现问题后并未支付相关费用。
相关链接
【案例】
在同一家医院住院,
转诊竟然要“先出再住”
市民朱前桥参加了居民医疗保险。
今年2月27日,他因血压突然升高,到市内某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住院期间,医生检查发现其血糖升高,便建议他到内分泌科治疗,但一个前提条件是:“按医保要求,你要先结账,办理出院手续后,然后才能到内分泌科住院。”
朱先生感觉很窝火,在同一家医院看病,却要多次办理住院手续,实在很麻烦。
分解住院属严重违规行为
医院分解住院的行为,给市民带来了哪些麻烦?武汉市医保中心负责人涂仁清说,“分解住院”违背了医保定额结算支付制度的设计初衷。定额结算是以病人一个连续治疗过程为结算单位,把大病小病打通打包计算付费。
医院的“分解住院”行为,显然会加重参保人的负担。医院在病人达不到出院标准的情况下“出院”,然后让病人“重新入院”,二次缴纳“门槛费”,尤其是让病人自费住院,实际上剥夺了参保人享受住院报销的权利。
此外,分解住院使医保本应只支付一个定额的,却实际上多支付了一个或多个定额。
涂仁清表示,近几年来,医保中心查获了不少的分解住院案例,对当事医院也都予以了处理,但由于利益驱使,分解住院的情况依然存在,而且这是一个带有全国性的普遍问题。
【支招】如何识别“分解住院”
病人“被出院”的理由大多有以下两种:
1、“以住院天数已到期,或住院费已满额度为名,在患者尚未达到出院指征的情况下通知患者出院,或让患者自费住院。”
对此,武汉市医疗保险中心调研员何广胜解释说,医疗保险政策从来没有规定,患者一次住院只限住多少天或限用多少费用。住院患者能否出院完全由医生根据患者治疗状况决定,不以住院天数或住院费用来决定。分解住院是将应由医疗机构负担的定额结算分担费用转嫁给患者,同时以“医保有此类规定”的说法误导参保患者。
2、 “以两次住院需间隔7天,或15天为名推诿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
对此,何广胜调研员的解释是:我市医疗保险政策并没有也不可能对两次住院间隔时间做出规定,参保人只要符合入院标准即可享受住院治疗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