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这难那难,严格执法就不难。“黑店”精于隐藏,监管者就要精于追踪。若执法资源不足,大可走群众路线,以奖励机制来发动市民举报。
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的餐盒洗了再用、PS假证黑店三天上线美团外卖、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餐厅竟成了百度外卖APP推荐商户……网络订餐平台上“黑店”横行的乱象,再一次被媒体曝光。
央视3·15晚会之后,“饿了么”在全国下线几千家商铺。不过,被下线的黑店多数并未消失,而是转战美团和百度外卖,有的甚至重回“饿了么”。近5个月过去,这些无证无照、卫生堪忧的黑心作坊仍在我们身边,且越来越嚣张。
似曾相识的不只是这些黑心商家,还有订餐平台迅速启动的危机公关,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严厉查处。比如,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均发布消息称,已下线涉事商户。8日上午,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工商、安监、城管等部门,对海淀、朝阳等上百家餐厅进行集中查处。其中,朝阳区北京像素小区内100多家餐厅已关停。
回应、治理都可谓迅速。可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以后该怎么办?在公共食品安全领域,有一条典型路径:媒体曝光—公众骂娘—政府介入—有所收敛—风头一过—回到从前。
那么,订餐平台上的“黑店”是不是没得治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被普遍期待“为系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对于近年来兴起的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法也不乏具体规范,比如,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相关链接
网络订餐饭店脏乱差,谁之过?
媒体曝光的网络订餐饭店脏、乱、差现象,正是这一负面的缩影。之所以会出现该现象,主要责任应该归于以下:
首先,网络外卖公司是此类现象的主要责任者。互联网的盛行,网络外卖公司的角色不单单只是平台,还应该担起监管者的角色。做好服务型企业,做好线下饮食商户的监管,保障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是最好的服务。
其次,虚拟化得网络世界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了不小的难度。但是此类现象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责任难以推卸。新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急需依靠互联网思维,创新监查手段,对违法违规的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下重拳,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为第一己任。
最后,快递人员公义精神缺失,是此类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作为客户和商家的直接接触者,快递人员对商家卫生条件自然一清二楚。然而面对此种现象,快递人员却不闻不问,不敢主动揭发并向有关部门举报,才使得这类“脏乱差”现象愈演愈烈,严重侵犯消费者利益。
总之,治理“餐桌污染”还需依靠法律手段,坚持贯彻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还需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大力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落实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及执行力,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把好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