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如何应对“霾伏”?
十一长假第三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霾伏”持续,各地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京津冀主要城市根据污染程度,已相继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并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以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公众发布消息,告知公众按照应急预案要求主动采取防护措施。
北京市预警中心、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日发布今年下半年首个“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按照应急预案,北京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管,加大重点道路清扫保洁强度,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业,加大对露天焚烧和焚烧秸秆的执法力度。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各区执法人员迅速就位,针对施工工地、“三烧三尘”开展了执法检查。截至3日16时,北京市相关执法人员已发现多起没停止土石方施工作业,或虽然停工但扬尘控制不力等未执行“重污染应急预案”相关措施的行为。相关违法问题将移交城管进一步处理。
此外,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还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加强对高架源污染监管,实时监控排放数据,一旦超标排放或数据异常,执法人员立即现场查处,同时通知企业加强运行管理,降低负荷,减少污染物排放。
空气污染来袭市民如何应对?
目前,中国中东部地区的空气质量都比较差,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才能减少受到的空气污染毒害呢?
1、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早晨,注意防护
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建议这一段时间不要再晨练了,清晨的空气流动性差,颗粒物污染密度更高。
2、室内空气达标,也要保证通风
一到冬天,很多家庭就封闭窗户,室内暖气或空调的温度较高。殊不知室温每升高1℃,污染浓度就会提高0.15倍,而关闭门窗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污染浓度将提高0.08倍。
近4年内入住的房屋,即便是空气质量达标,冬季也要保持每天分时段累计开窗通风3小时以上,使之有足够的新风量置换。因污染浓度受时间、温度影响,关闭门窗时间超过12小时就很有可能超标。
注意如果室外空气有大雾等空气质量更差的情况暂时不要开窗透气。
3、有车族减少出行,降低污染
汽车尾气作为空气污染的一大源头,有车一族应尽量减少出车频率,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4、不能迷信简装,绿色环保家具并不可靠
靠嗅觉判断污染,一点也不靠谱,许多人总是认为简装闻不到气味空气就会达标,其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正常人的生理嗅觉只能闻到超标2.7倍以上的污染浓度,但有些能闻到的异味未必是有害气体,不一定超标。
同时,不要认为自己装修选用的都是环保材料就可以高枕无忧,因为我国装饰建材和家具检测均是送检而不是抽检制度,并不能保证检测报告检验结果和购置产品的一致性。“尤其是有地板、壁纸、壁柜等精装修以及人造板家具较多的家庭和办公场所,更应注意。
5、绿色植物管用,但不根除污染
吊兰、芦荟等植物能吸附甲醛,但对于污染超标的房间,作用不大。只能部分缓解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
6、空气净化正规军有效,注意使用期限
使用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和活性炭等是非常有效的空气净化方法,特别要注意空气净化器的滤芯要定期清洗更换;活性炭也是有使用期限的,超期使用会失去应有的净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