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器官移植后学渣变学霸竟有理论依据

转载 来源: 健康界 2017/3/31 7:50:2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大一院)举办“心脏移植病友会”,多位“换心人”讲述自己“换心”后的变化。正如电影《21克》中男主人公一样,心脏移植手术痊愈后的他们,判若两人。

器官也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吗?如果有,是否会随着器官移植而转移?

器官移植术为因 故事后续匪夷

小编纵览国内外报道,发现仅有少数器官移植受者中认为自己性格没有变化。而被认为判若两人的受者,术后便开启“外挂”般的人生篇章。

在浙病友会上,17岁的小翔(化名)是现场年纪最小的“换心人”,也是目前浙大一院年龄最小的一位心脏移植患者。手术出院后,他就感觉有一种从没有过的轻松,在家人眼中,他变得乖巧、懂事,不再暴躁、任性。更让家人和他自己意外的是,休学一年后,再次走进校园时,他从“学渣”变成“学霸”,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

无独有偶,据美国媒体报道,一名患恐高症的美国女子多提·欧康娜在移植了一名登山运动员的心脏后,居然克服“自我”的内心恐惧,成为一名登山者;而器官移植受者术后会讲流利外语、兴趣转变爱好写诗谱曲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美国人威廉·西里丹进行心脏移植后,绘画技能从无到有,作品能卖到1000美元。

看似这些器官移植受者“继承”了器官捐赠者的性格,如同天方夜谭。而早在200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在对至少70多例“性格转移”的器官移植案例的分析中发现,一名7岁的美国女孩在移植了一名被谋杀的10岁女孩心脏后,开始频频梦到凶手的模样,最终警方根据她提供的“线索”,竟然真的逮住了凶手。

别不信 器官细胞有记忆这是真的

尽管多数人会对上述如同科幻小说般的情景,抱以怀疑甚至是嘲笑的态度,但曾有多位国外专家试图通过研究去论证,小编甚至从我国中医典籍中发现“心主神明”的佐证。

前文种提到的盖里·希瓦兹教授历经20多年的研究发现,至少10%的器官移植患者都“继承”了器官供者的性格。原因在于,人体的所有主要器官都拥有某种细胞记忆。当它们被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后,器官携带的记忆就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而另外90%器官移植患者“未继承”供者的性格,或是因为两人本身的性格相近,所以改变不易被发觉。

希瓦兹的“细胞记忆”理论也得到一些研究人员的支持。例如,美国加州心脏协会的专家发现一种具有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神经细胞的确在心脏中工作,并且形成了一个微小但却复杂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当然就是记忆和产生意识。

另有国外研究者提出“激素论”,认为人体各种器官分泌的激素也可能影响到性格。体内肾上腺素、雄激素较多,会让人性格暴躁并具有攻击性,而男性体内雌激素过多则可使其女性化。如果一名肾衰竭病人接受了另一人的肾脏,而这个人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雄激素较多,也可能造成受者性格的变化,如暴躁、好斗等。所以,器官移植后受者的性格甚至意识的变化,也可能有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我国中医理论中,对于心脏功能的理解除了“心主血脉”,还认为“心主神明”,即中医认为人体循环系统功能和中枢神经活动都由心脏来体现。小编遍访典籍了解到,中医学理论著作《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中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这里的“君主”和“大主”主要是体现心脏在脏腑中居首要地位。“神明”和“精神”所指的则是人体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心脏居于对精神活动的主宰地位。若从中医学的理论来说,心脏移植对记忆和性格有一定的影响,移植记忆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责编:张晓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