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7年2月建院 ,至1954年12月,医院度过了长达十年的野战医院时期。
筚路蓝缕,南征北战,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后勤医疗保障。1955年1月,医院整编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〇三医院,在福建永安建院。自此结束了近十年的野战医院任务,开始担负驻军医院的使命。解放军一〇三驻军医院建院时,只有简陋的一栋病房大楼和一小座办公楼,基础条件简陋,工作环境相当艰苦。
尽管如此,一〇三医院全体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积极开展各项临床医疗技术,提升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
经过不懈的努力,当时医院就已经能够完成腹部巨大肿瘤切除术。解放战争中缴获的X线机到六十年代仍在使用。
1958年对一〇三医院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福州军区后勤部在医院召开了技术革新大会,技术革新的大幕自此开启。
医务人员们自觉自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攻关,医院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并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自1958年到1964年,全院共完成技术革新693项,其中4项送全国展出,5项送全军展出,77项送军区展出。
其中,1958年,医院还荣获了国家卫生部奖状和奖章。技术革新的开展,为医院提升技术水平与医疗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基本医疗,医院还积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常组织医务人员下基层为当地群众查体、为官兵们防治疾病,军地关系非常融洽,军民联欢大会气氛热烈。1958年4月,为支援地方建设,医院还下放49名同志到地方开展医疗卫生支援工作。
那时候,国内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军队财政能拨给驻军医院的经费并不多。为支援医疗业务发展,医院自食其力,开展起了农副业生产。1958年,内科14名支援地方建设的同志离队前,和科里同事一起挖了一个鱼塘,成为医院开展农副业生产的开端。
从1955年1月进驻福建永安至1978年5月归建第一军医大学的23年间,医院先后为驻地军民诊疗查体160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0余人,为巩固海防战备和支援地方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加三军演习的一〇三医院医疗队队员合影
神经外科原主任张是宏1967年在抗美援越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