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到2030年,预期这一数字将会上升到2300万,心血管疾病无疑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近些年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截止到目前,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可以说,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未来健康的严峻问题。
8月2日,在由黑龙江省络病学会主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CAPITAL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新证据”专题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科研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梅教授为记者生动地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诊疗。
张运院士解读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新证据
此次会议重点聚焦由张运院士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权威科技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研究结论表明,应用通心络能够安全、有效延缓颈动脉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进展;还可以逆转斑块对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机梗死、脑梗塞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来自黑龙江全省200多位心脑血管领域专家和学者参会交流。共同关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治疗,交流中医药在疾病慢性期预防中的优势。
在医学上,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增龄性病变,随着年龄的进展,或多或少的会在血管内发生硬化或者动脉的粥样硬化,在中医概念中指的就是心血淤阻。动脉硬化斑块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会产生疼痛的一些表现,或者如胸闷、憋气等症状。其中发生在脑血管,会有脑卒中;发生在心脏,会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生在下肢的动脉,会出现间接性跛行等全身动脉发生的系统性病变。
这其中,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的窗口,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正确性高。现在体检查颈动脉超声价值非常大,如果颈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管腔变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经发生了同样的病变,使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
张运院士在报告中指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加15%,脑梗死发病率增加18%。可见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专家研讨会现场座无虚席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脑血管疾病,可通过中西药来共同控制。张运院士表示,“西药在急病期疗效更好,而中药通心络胶囊则控制病变,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缩短恢复期,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国家“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了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张运院士团队的CAPITAL研究,为我国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开辟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于未来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提示广大老百姓,应该意识到粥样动脉硬化预防的重要性,并进行有效的早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