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游戏成瘾”成国际新增疾病

转载 来源: 新浪网 2020/1/28 6:06:33

玩游戏上瘾也是病?人民健康了解到,目前“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已经作为一种国际上的新增疾病,被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的疾病单元。

近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一份《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关于游戏障碍防治的专家共识(2019版)》(以下简称“共识”)。

这份“共识”介绍,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以下简称“ICD-11”)。其中,将“游戏障碍(gamingdisorder)”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组织专家对游戏障碍的定义、临床特征、评估、诊断、治疗、康复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形成专家共识。

游戏障碍是什么,主要有何种表现?

根据“ICD-11”的定义,游戏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或反复地使用电子或视频游戏的行为模式,表现为游戏行为失控,游戏成为生活中优先行为,不顾不良后果继续游戏行为,并持续较长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对游戏行为的开始、频率、时长、结束、场合等失去控制;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尽管已经因游戏产生了负面后果,但依然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强度。

中国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游戏相关问题患病率为3.5%-17%。综合既往相关研究结果,游戏障碍患病率平均约为5%,且保持相对稳定。

“共识”中指出,游戏障碍可导致躯体问题、精神行为问题及社会功能损害。躯体问题包括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良、胃溃疡、癫痫发作等,严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静脉栓塞,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精神行为问题包括易怒、焦虑、攻击言行、抑郁、负罪感等;社会功能损害包括拒绝上学和社交活动,家庭冲突增多,重要关系丧失,学业成就、职业绩效受损等。

游戏障碍常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社交恐怖症等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由于其自然病程尚未得到清晰认识,不同研究之间的结论差别较大。如有研究报告称,84%的患者在2年后的追踪调查中依然处于病理性状态;但也有一些研究提出,仅26.5%患者在2年之后随访中依然有游戏相关问题,在5年追踪中症状严重程度会发生中等程度的下降。

游戏障碍与心理、社会、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相关

国内外研究显示,游戏障碍与心理、社会、生物学等多种因素相关。对于游戏障碍疑似患者或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诊断,需要规范的诊断指南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过度诊断。

在“ICD-11”中提出游戏障碍的核心特征为: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失控性游戏行为(如无法控制游戏行为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终止时间等),游戏行为成为生活优先事项,尽管游戏造成负面后果(如人际关系破裂、职业或学业受影响、健康损害等)仍然无法停止。

游戏行为模式可以是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并持续12个月,但如果症状足够严重且满足其他诊断要点,持续时间可短于12个月。

游戏行为模式会导致明显的个人、家庭、人际关系、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损伤。根据游戏形式不同,游戏障碍包括在线游戏障碍、离线游戏障碍两种类型。

预防游戏障碍应建立三级预防体系

针对游戏障碍导致的“共识”还对预防游戏障碍提出了建议——应建立包括普遍性预防、针对性预防、早期发现及治疗等措施的三级预防体系。

普遍性预防,包括对公众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工作,广泛宣传游戏障碍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引发游戏障碍的诱因;

针对性预防,包括对于儿童青少年等易患游戏障碍的高危人群,在个体层面从情绪调控、认知控制、人际交往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儿童青少年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重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能的科普宣传工作,改善家庭关系与亲子沟通能力,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需求;

早期发现与治疗,主要是提高儿童青少年、家长与学校早期识别游戏障碍的能力,对可疑的游戏障碍患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接受合理系统的治疗。

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游戏障碍患者预后

“共识”最后指出,目前没有权威的游戏障碍治疗指南,但近年有不少关于游戏障碍治疗及干预的研究或临床实践提示,将社会心理干预、药物治疗、处理共病等结合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游戏障碍患者预后。主要措施包括:

社会心理干预。目前很多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据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动机激励访谈、家庭治疗等社会心理干预对减少游戏障碍者的失控性游戏行为及促进长期康复有效;

药物治疗。目前没有针对游戏障碍具有临床适应症的药物,但游戏障碍患者可能存在精神、躯体等健康问题以及共病,需要药物对症治疗;

物理治疗。目前有少量研究对游戏障碍患者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干预,以增强大脑控制功能或降低玩游戏的冲动,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一致性研究。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的将“游戏成瘾”列为精神疾病已经生效(自6月19日起),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基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性地位,其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意味着对游戏成瘾的诊断治疗方式,也有了权威依据作为生存基础。面对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的做法,社会各界存在争议。有相当多的临床医生和家长对此表示支持,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成熟,过早把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可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如何看待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利大于弊—— 游戏成瘾这件事,对于许多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客观存在,不容否认。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于游戏成瘾的看法复杂多样,所采取的行动也差别较大。总的来说,认识不足与行为过激在社会上同时并存。 一个极端是,不少人认为游戏成瘾不算什么,不仅不应该被当成精神疾病来看待,反而应该当成是个性与自由。另外一个极端是,一些人尤其是部分学生家长,对游戏成瘾的危害性感到很焦虑,并根据主观意愿加以应对,导致将孩子送往一些强制性的戒网瘾的机构。遗憾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不少戒网瘾机构,由于诊疗标准缺失,很多机构只是根据经验行事,采用电击、超强体育锻炼等不靠谱的戒断方法来治疗网瘾,严重危害到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甚至有学生因此丧命。 其实,所有极端的看法或做法,应该说,都不利于正确认知游戏成瘾,更难以预防和诊疗游戏成瘾。不重视或不认可它是一种疾病,部分游戏成瘾者可能长期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却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治疗,得到医保基金的保障、获得公共卫生资源等就更加无从谈起。过于担心和焦虑,又会让过激诊疗受到鼓励,从而可能损害孩子健康。 所有极端看法或做法,本质上,都是因为对于游戏成瘾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尺度所造成的。而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则恰恰可成为认识游戏成瘾的一个契机。以此为契机,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检视,抛弃极端的偏见,方能让我们尽快端正对游戏成瘾的认识。 更要看到的是,对于游戏成瘾,更值得担心的是,并非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而是让它长期处于疾病范畴之外,导致诊断门槛较低或诊疗标准混乱,因此带来的各种问题。 总之,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并确定一个统一明确标准和尺度,进而根据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予以科学常规治疗,这也是对游戏成瘾者尤其是青少年负责的一种态度。

Q: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戒瘾对策

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应该更加紧密的贴近社会的需求,同时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适当删除一些和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只有贴近现实需求的教育,才能让大学生由于就业压而产生的焦虑与恐惧得到缓解,不会因为对现实过度的担忧而转投网络游戏的怀抱,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密切关注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有助于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发生。

Q:网络游戏成瘾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危害

网络游戏的危害大家都知道,让孩子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迷失在游戏的世界当中,从此不求上进。一般迷恋网络游戏的,在生活中都是有缺失的,离异家庭儿童,或者留守儿童,应该从这里着手对网瘾孩子进行教育。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游戏成瘾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