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4岁女童疑遭继母殴打送进ICU

2020/5/6 9:02:50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想给他360度的关怀和照顾,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一些无辜的孩子,受到家庭暴力。近日,一名4岁女童被家暴的事件引发网友关注,据报道,该女童是黑龙江一农场的女童,被其生父同居女子虐待打伤了,因重伤送入医院,还进入了ICU,有网友称孩子身上有多处伤疤。

实施家庭暴力实在可恶,特别是实施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家庭暴力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非常大,我们该如何保护儿童免遭家庭暴力呢?

家暴对儿童有哪些危害呢?

1、自卑

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养成自卑的性格。因为很多父母打了孩子之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这样子只会让孩子产生排他倾向,孩子表面上是顺从了,但心里其实是抵触的。

2、懦弱

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感到害怕,不敢跟家长说话,甚至不敢接近家长,变得唯唯诺诺的。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埋下了一颗“懦弱”的种子。

3、固执

在家庭暴力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他们往西,他们偏要往东,就是想跟父母作对,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越打犟劲越大。有的孩子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疫情期间,家暴事件频发

在这次疫情之下实施家暴的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家暴前科。家暴数量的激增,和疫情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统计,90%的暴力缘由都与疫情有关。

夫妻之间真正做到朝夕相处,24小时不离视线,家庭矛盾爆发出来;居家过久,被限制而产生恐慌焦虑,夫妻之间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不能复工,没有收入带来的经济压力,因为父母孩子亲戚而产生的纠纷,使得众多家庭本不稳固的感情出现裂痕……因此,那些并没有家暴前科的男人们,有的此时也表露出了另一面。

如何保护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此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作为家长,一定要提高保护儿童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自觉摒弃家暴行为。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说家暴问题是一种心理问题?

很多人在发生家暴问题后,都会归咎于工作压力大,甚至是被施暴者也会认为是施暴方为发泄压力而施暴,从而选择沉默忍耐的态度。工作压力大只是家暴问题的表面理由,往往是由于更深层的原因而引发家暴,如夫妻感情不顺、夫妻间沟通不当、怀疑外遇、性生活有问题等。面对家暴,施暴方和被施暴方都须正视真正的诱因,共同去面对并解决。和很多人的预料相反,家庭暴力并不限于文化程度低的夫妻,在文化程度高的家庭也有发生。家暴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的高低无绝对的因果关系,家暴问题往往是一种心理问题。有些文化程度高的家庭为了面子等原因,更多地选择沉默和忍耐,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更大的悲剧。   面对家庭暴力问题,社会往往把同情都给了受害者,把指责留给施暴者,其实,施暴者的心理健康一样需要关注。现代社会竞争加剧,在工作、生活中难免有各种压力、困惑和烦恼,男性往往需要承担得更多。如果不能及时自我调节和疏导,便会造成人格扭曲,产生低自尊、妒忌等病态心理。有的人因工作压力过大,或是在外受到挫折打击,没有恰当的发泄途径,又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喝酒后情绪自控能力更差,容易对家人有暴力行为。家暴往往不是某一方的问题,而是应该整个家庭一起共同面对和承担的责任,面对家暴,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应重视根本诱因的解决,理性的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施暴者应尝试学习情绪转化的方法,进而改善自我、克服暴力。同样,受暴者如果能够认识施暴者发生暴力的心理原因,给予施暴者更多的自尊、自信的心理补偿,相信很多暴力行为是可以被化解和避免的。此外,社会也应提高对家暴问题的关注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机制,设立更多的渠道去帮助有问题的家庭。

Q:发生家暴时应该怎么做?

家暴的暴力周期分为气氛日趋紧张、恶性暴力和充满爱意三个周期。第一周期伴有经常性的轻微暴力,妻子为避免挨打,对丈夫逆来顺受;第二周期,严重暴力频频发生,丈夫脾气完全失控,动辄下死手,妻子感到恐惧,竭力讨好丈夫;第三周期,丈夫真心忏悔自己的暴行,对妻子表现出温柔和体贴,妻子也就原谅他。但她们以后又从无数次地被打中,认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阻止丈夫的暴行,于是在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越来越无助并且抑郁、自责,这就是后天无助感。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这无形中给家庭暴力蒙上了一层遮羞布。多数人在遭遇家庭暴力时,总觉得张扬出去丢人现眼,因而忍气吞声。殊不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施虐者的恶行。要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尤其是面对第一次的家暴,一定要学会说“不”。施暴者往往在第一次家暴时内心的愧疚感和罪恶感是最重的,大多施暴者在实施第一次暴力行为后,都会对自己的暴行道歉和后悔。此时被施暴者正确的做法是,接受施暴者的道歉,并积极地与施暴者进行真诚的沟通,明确让暴力方知道自己无法接受这种暴行,并让对方说出施暴的理由和感想。遇到家暴问题,首先应拒绝沉默忍耐,尝试沟通和调节,如不能在家庭内解决问题,则可以寻求婚姻辅导中心或心理咨询。实在没办法解决的,应尽早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Q:童年被家暴,长大得抑郁症几率多大?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童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孩子性格的培养。儿童时期遭受家庭暴力,尤其是来自主要养育者的家庭暴力,很可能给儿童带来永久性创伤。由于这些创伤足以改变孩子的性格,而一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坚定而难以改变的,所以大多数创伤都是难以治愈的。创伤是所有精神疾病的基础,抑郁症只是其中之一,也有可能患上更严重的人格障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