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陈小宝(化名),因出现了发热、咳嗽并伴有气促症状,遂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寻求帮助。经诊断,小宝患上了重症肺炎。尽管入院初期即接受了吸氧和抗感染治疗,但病情仍未见好转。面对病毒、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的复杂病情,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言斌亲自指导,带领儿科团队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为小宝开展支镜肺泡灌洗,成功为患儿缓解不适。
重症肺炎来势汹汹
严重影响宝宝健康
小宝入院前出现了发热、咳嗽,并伴有气促表现,胸片提示有肺炎改变,医院儿科小宝安排入院治疗。入院后,小宝接受了吸氧和抗感染治疗,但他的呼吸急促并未明显好转,精神越来越疲倦,食欲不振,心跳也明显加快,安静时心率达到130次—140次/分钟。
经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提示小宝感染了腺病毒、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阳性。以上结果显示小宝是病毒、细菌、支原体的混合感染,且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因此,给予加强雾化、补液及抗感染治疗。小宝的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仍然需要吸氧支持,心率容易偏快。查胸部CT检查,右肺中叶实变不张。为尽快清除病变、让患儿恢复健康,儿科发起了呼吸科、麻醉科、放射科的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影像学分析、麻醉耐受评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言斌亲自查房指导诊疗,考虑小宝多重感染、肺实变恢复慢,决定为他进行纤支镜肺泡灌洗。
顺利为肺洗“澡”
宝宝重获畅快呼吸
纤支镜肺泡灌洗是一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在儿童重症肺炎的治疗中显示出其独特价值。这项技术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的灵活性和可视化特点,深入到肺部较小的气道,即肺泡区域,通过注入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并随后回收,以达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微生物、炎性细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目的。
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言斌带领下,医护团队为小宝开展纤支镜肺泡灌洗。术中,显示小宝双侧支气管各段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腔内见少量黄白色粘稠分泌物,右侧中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浑浊。通过“洗肺”,医护团队为小宝清除了气道阻塞,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小宝安返病房,持续呼吸监测非常平稳,整体情况恢复良好。
儿童重症肺炎治疗“法宝”
纤支镜肺泡灌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一年内已完成纤支镜肺泡灌洗10余例,标志着医院在儿科呼吸系统系统疾病诊疗技术上的显著提升,也体现了医护团队对重症肺炎患儿个性化、精准化治疗的不断追求。通过这一先进技术,许多面临呼吸困难、病情危重的儿童得以迅速缓解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风险,加速了康复进程。
对于哪些患儿适合考虑采用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有几项关键指标值得注意:
1
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难治性肺炎,需观察有无气管软化、狭窄、异物阻塞、结核病变或肺泡出血等表现,并留取灌洗液进行病原学分析。
2
炎性分泌物或坏死物致气道阻塞或肺不张时需及时清除,如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腺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肺炎等引起气道大量分泌物,甚至形成塑型物阻塞、粘膜坏死等。
感染后气道损伤诊断:难治性支原体肺炎、腺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和流感病毒肺炎等可引起气道软骨破坏、气道闭塞等气道结构改变,可通过支气管镜下表现诊断和治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团队的实践证明,通过精准医疗和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即使面对复杂的混合感染,也能为患儿开辟出生机之路。同时,这一病例也提醒各位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呼吸健康,了解早期识别和及时就医的价值。后疫情时代,呼吸道感染多发,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升对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未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将持续探索和实践,致力于将更多先进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为守护儿童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简介
儿科于1951年2月建立,成为当时广东省内首个儿科专科。现有医生22人、医技人员1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生5名;护士33名。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努力,科室现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基地,暨南大学和汕头大学的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儿童神经病学分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儿童神经发育专委会、广州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委单位。目前为中山大学妇儿联盟成员单位、泛珠三角新生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广东省哮喘专科联盟成员。
科室始终坚持专科发展方向,在儿童神经康复、儿童呼吸 、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儿童保健等方面不断进步,呼吸专业建立了哮喘专病门诊,儿童保健专业建立了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儿童神经康复在余韶卫主任带领下积极开展学习障碍、高危儿早期干预等业务,是较早开展高危儿随访门诊的市级医院之一。新生儿专业曾成功救治体重仅585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并且经过科学的综合治疗,患儿神经系统预后得以明显改善。
一切为了孩子,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用最暖心的服务、最精进的技术竭诚为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文/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