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看明亮的背景时,眼前会突然出现飘动的小黑影或线条,就像有小蚊子在飞?这可能就是飞蚊症在作祟。飞蚊症可不能小瞧,它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飞蚊症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所以及时区分症状非常重要。前段时间就有一位患者,因为忽视飞蚊症症状,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视力严重受损。接下来,咱们就详细了解一下飞蚊症。
如何辨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飞蚊症大不同
飞蚊症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二者症状差异明显。生理性飞蚊症,就像慢悠悠散步的小虫子,小黑影移动缓慢,没有闪光感,视力也比较稳定。这类飞蚊症通常是年龄增长,玻璃体自然变化引起的,约占飞蚊症的70%,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飞蚊症则像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患者眼前会突发大量黑影,还伴随着闪光或视野缺损,视力也会骤降。它可能由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等疾病引发,有致盲风险,约占30%。 飞蚊症的病因主要与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或近视加深,玻璃体会逐渐液化,内部胶原纤维浓缩成漂浮物,投影到视网膜上就形成了“小蚊子”。高度近视人群眼轴增长,玻璃体腔容积变大,更容易出现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所以患飞蚊症的几率更高。此外,视网膜裂孔、炎症、出血等病理因素,以及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也可能诱发飞蚊症。 高度近视、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眼部外伤史的人属于飞蚊症高风险群体。建议这些人群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
紧急预警:飞蚊症何时该就医?
当怀疑自己有飞蚊症时,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查方法初步判断是否为病理性。比如遮盖单眼,观察症状是否持续;记录黑影数量变化;注意是否伴随闪光感等。如果遮盖单眼后症状依旧,黑影数量增多,还有闪光感,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要是怀疑是病理性飞蚊症,就需要前往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散瞳检眼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超声波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视网膜完整性,排除出血或裂孔等问题。 一旦出现“突发大量飞蚊”“视野缺损”“视力骤降”等危险信号,患者要立即停止用眼,马上去急诊。千万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预防有方:降低飞蚊症风险的秘诀
良好的用眼习惯能有效降低飞蚊症的发生风险。建议每用眼40分钟就休息5分钟,可以远眺或闭目养神,让眼睛放松一下。同时,要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剧烈运动,防止玻璃体受到牵拉。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富含叶黄素的菠菜、玉米,富含Omega - 3的深海鱼,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都对眼底健康有保护作用。此外,戒烟、避免熬夜、控制血糖(针对糖尿病患者)也必不可少。 对于高度近视者,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病理性飞蚊症患者则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激光或手术治疗,康复期避免剧烈活动。在家庭环境方面,可以减少强光直射,保持室内湿度稳定。 飞蚊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双重性质,及时就医和日常预防都很关键。大家一定要关注眼部健康,别因为忽视症状导致不可逆的损伤。其实,多数生理性飞蚊症可以长期稳定,病理性飞蚊症若能早期干预,也能大大降低致盲风险。让我们一起爱护眼睛,远离飞蚊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