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新冠阳性率为何飙升?这些原因与防护要点要知道!

作者:范志远
2025-05-24 10:05:01阅读时长6分钟2843字
新冠阳性率为何飙升?这些原因与防护要点要知道!
感染科新冠肺炎新冠阳性率抗体水平下降免疫力低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个人防护佩戴口罩社交距离疫苗加强针医疗机构退热药抗病毒药物封闭环境高风险群体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内容摘要

近期全国新冠检测阳性率显著上升,专家指出与人群抗体水平下降有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加强防护,建议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并接种疫苗加强针。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使得新冠疫情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自3月31日至5月4日这一时间段内,全国新冠检测阳性率出现了显著的上升态势。具体来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从最初的7.5%开始,一路持续攀升,最终达到了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阳性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从3.3%涨到了6.3%。而且,从地域方面分析,南方省份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北方省份。国家卫健委在相关通报中也提到,不少人都反馈身边亲友感染新冠的案例增多了。不过,大家不必惊慌,中国疾控中心明确表示,当前疫情规模处于可控状态,民众无需过度恐慌。

新冠阳性率为啥飙升?这些原因要知道

这次新冠阳性率快速上升,和人群抗体水平下降有着密切的关联。钟南山院士指出,从时间维度来看,多数人距离上次感染已经超过半年。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自然免疫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对抗病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抗体的水平会慢慢减弱。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重要“武器”,当抗体水平降低时,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也就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就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

此外,新冠病毒具有独特的特性,它很“任性”,其流行高峰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不像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在特定的季节容易高发。新冠病毒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感染高峰,这就使得疫情防控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关部门和人员很难根据季节规律提前做好精准的防控准备,增加了防控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至于南方省份感染率高于北方这一现象,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从气候方面来看,南方的气候相对较为温暖湿润,这种环境可能更适合病毒的生存和传播。温暖的气温使得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可能相对较长,而湿润的空气也可能有利于病毒在空气中的悬浮和扩散。从人口流动方面分析,南方经济相对发达,交通枢纽众多,人员往来频繁,无论是商务出行还是旅游等活动都更为活跃。大量的人口流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使得病毒更容易在人群中扩散开来。不过,目前这些都只是推测,具体原因还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

国家卫健委专家特别提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感染的高风险群体。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免疫系统也不例外。他们的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反应速度变慢,对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减弱。慢性病患者,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身体处于一种较为虚弱的状态,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弱。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他们的病情发展可能会更快,症状也可能更为严重。因此,这类人群一旦出现症状变化,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哪些人要重点防护?应对策略看这里

有三类人群需要加强防护。

一是高龄老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高龄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明显,免疫功能较弱。他们的免疫系统难以像年轻人那样迅速有效地应对新冠病毒的入侵。患有基础疾病的人,其身体原本就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身体的免疫力。当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毒可能会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导致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更容易发展成重症。例如,患有心脏病的老人感染新冠后,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二是孕妇和婴幼儿。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免疫系统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这种生理上的特殊变化使得孕妇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而且,一旦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可能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潜在影响。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他们的身体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抵抗病毒。例如,婴儿的呼吸道黏膜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孕妇和婴幼儿要尽量避免感染风险,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三是长期处于封闭环境的人员,比如养老院、医疗机构里的人。养老院里居住着大量的老年人,他们本身就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而且养老院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人员集中居住,一旦有一人感染病毒,病毒很容易在这个封闭空间内快速传播。医疗机构虽然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但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患者和医护人员接触密切,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在密闭空间中,空气流通不畅,病毒容易在空气中积聚,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染几率。

针对这些重点人群,专家建议,首先家里要提前备好退热药、抗病毒药物。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自行随意用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影响治疗效果。接种疫苗加强针也是提升保护力的好办法,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也会逐渐下降,接种加强针可以刺激身体再次产生足够的抗体,增强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医疗机构也要优化检测流程,通过采用更先进、更快速的检测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筛查流感、新冠等病原体。这样可以避免因检测时间过长而耽误患者的治疗,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针对性的治疗。

未来疫情咋发展?个人防护别松懈

中国疾控中心预测,随着人群抗体水平的持续下降,新冠感染可能会呈现周期性波动。这是因为当抗体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人群对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出现感染人数增多的情况。而当感染人数增多后,人群的免疫力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感染人数可能会随之减少,从而形成一个周期性的变化。不过,大规模疫情的风险比较低。这得益于我国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充足的医疗资源储备以及民众较高的防控意识。

尽管如此,个人防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佩戴口罩。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的传播,尤其是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公交车等。选择合适的口罩也很重要,普通的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满足日常防护需求,在高风险场所,最好使用N95口罩,它的防护效果更好。保持社交距离也是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减少近距离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勤洗手能够去除手上沾染的病毒,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搓洗至少20秒。

要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可以使用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我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要及时居家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钟南山团队强调,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保证药物储备充足很关键。目前,我国的药品供应是稳定的,能够满足民众的基本用药需求。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要动员那些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尽快接种。未来还需要加强人群抗体监测,通过定期对一定人群进行抗体检测,了解人群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例如,如果发现某个地区人群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就可以加强该地区的防控措施,如增加疫苗接种宣传、加强公共场所的防控等。

同时,大家要养成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食物等。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心肺功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

新冠阳性率上升是免疫规律和病毒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咱们国家现在的防控体系有能力应对。大家要理性看待疫情变化,通过科学防护和及时的医疗干预降低风险。在未来,我们要持续关注抗体动态和病毒变异趋势,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一起努力,构建常态化防疫屏障,守护好公共健康安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泰国新增超3.3万例,专家分歧下疫情走向何方?
应对新冠疫情,这些科学防护与应对建议请收好!
新冠流行与抗体水平啥关系?秋冬疫情咋应对?
2025年3 - 4月新冠确诊上升,疫情可控仍需警惕!
钟南山:本轮新冠疫情6至8周结束,6月底前可防可控!
中国援缅防疫队:完成13方案指导68万剂疫苗接种!
新冠阳性率飙升,此波疫情何时达峰又如何应对?
2025年4月起新冠阳性率上升,如何科学防控?
新冠溯源研究:面临哪些挑战与希望?
病例破百万,巴西登革热疫情如何有效防控?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