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5年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关键一年,全球各行业的创新速度都在加快。从对商业和日常生活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人工智能(AI),到生物技术和健康的突破,再到清洁能源和电动车的快速增长,这一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像量子计算和太空科技这样的新兴技术正从研究阶段走向实际应用,与此同时,金融科技、半导体、电信、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成熟领域也在因应新的需求而不断发展。本报告全面概述了2025年中的关键技术趋势,突出了每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市场动态、区域视角和专家预测。所有迹象都表明,技术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只会继续扩大,但监管、安全和包容性方面的挑战依然存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在2025年继续主导科技头条,推动全球的创新和经济增长。据估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7580亿美元,并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增长至数万亿美元。分析师将AI的影响比作工业革命——例如,普华永道的一项研究预测,到2035年,AI可能使全球GDP提升超过15%。在过去两年里,以大型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爆发式进入主流,仅在2025年,生成式AI的支出就激增了76%。AI的采用现已广泛普及:据估计,约有78%的公司在至少一个功能中使用AI,较前几年显著上升。各大科技公司正在竞相将AI融入其产品中,企业也越来越倾向于构建“AI优先”的服务,而不是将AI视为附加组件。2025年中期的关键AI趋势包括:
- 生成式AI无处不在:从内容创作到代码生成,生成式AI工具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用于自动化、设计和决策支持。科技巨头通过云API开放了强大的模型,促使AI驱动的初创企业和产品的繁荣。
- 边缘AI:AI正在向设备转移以实现实时推理。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现在嵌入了AI芯片,可以在设备上进行低延迟和隐私保护的处理。例如,苹果2025年的软件可以让iPhone本地运行大型语言模型来支持Siri,这反映了向边缘AI的推进。
- 可解释和合乎道德的AI:随着AI系统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人们对AI伦理和透明度的关注也愈发强烈。监管机构和行业团体呼吁提高可解释性和减少偏见。欧盟提出的《AI法案》正在推进,而在美国,一些科技公司甚至建议暂时暂停新的州级AI法律,以制定一致的国家标准。
- AI硬件热潮: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正在给基础设施带来压力,推动了对专用AI芯片(GPU、TPU等)的大量需求。2025年,AI半导体市场预计将超过1500亿美元,因为云数据中心正在大力投资于训练模型的处理器。这使得芯片制造商的估值飙升,并导致全球产能扩张(详见半导体部分了解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政府现将AI视为一项战略平台技术。美国、欧盟和中国各自拥有国家AI战略,并正在投资于研究和人才。不过,方法有所不同:中国继续在AI研究和部署方面取得进展,而欧盟则强调监管和“可信AI”框架。在企业部门,由AI驱动的生产力提升已经显现,但也面临工作替代和为AI增强型经济培训劳动力的挑战。专家预测AI将对生产力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但呼吁采取教育和AI治理政策,确保技术的好处能够广泛共享。
生物技术与健康科技
2025年,生物技术和健康科技正经历复兴,基因编辑、制药和数字健康的突破汇聚在一起。2025年5月,一个引人注目的里程碑出现了:科学家报告了世界上首次成功实施个性化CRISPR基因治疗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一名一岁的男孩患有罕见遗传病,接受了定制CRISPR治疗以纠正他独特的DNA突变,早期结果显示疾病进展已停止。虽然这种“一人版CRISPR”方法尚未规模化,但它展示了基因编辑治愈以前无法治愈疾病的惊人潜力。更广泛地说,针对镰状细胞病和某些癌症等多种条件的CRISPR疗法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预示着基因组医学的新时代。
另一场正在进行的革命是AI与药物发现的协同作用。制药公司和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AI模型来设计新分子并重新利用药物,速度远超以往。2025年6月,Insilico Medicine宣布其AI设计的药物rentosertib在二期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结果,用于治疗肺纤维化。试验显示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例如用力肺活量增加了98毫升,而安慰剂组继续恶化)。这标志着首个AI发现的分子在中期人体试验中显示出疗效——证明了AI可以加速药物研发的概念。专家们称这是AI在药物开发中“变革潜力”的证据,目前已有数十种由AI生成的候选药物正在研发中,涉及从COVID-19到癌症的各种疾病。
疫苗技术也在进步。在新冠疫苗中证明其价值的mRNA平台现在正被应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2025年初带来了癌症疫苗试验的好消息:一种胰腺癌mRNA疫苗在约一半的患者中引发了强烈的T细胞反应,其中一些患者在18个月以上没有肿瘤复发。同样,Moderna和默克公司合作开发的一种个性化黑色素瘤mRNA疫苗在2024年至2025年间报告了前所未有的临床结果。如果这些发现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mRNA癌症疫苗可能会成为肿瘤学的一次范式转变——根据患者独特的突变训练免疫系统攻击肿瘤。
除了疗法之外,数字健康和医疗技术的影响也在增加。疫情后远程医疗的使用率仍然很高,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的远程患者监测已成为管理慢性病的常见手段。先进的智能手表可以非侵入性地跟踪心电图心律、血氧水平,甚至血糖水平——这些功能要么已经在市场上,要么处于后期开发阶段。AI还嵌入到临床工作流程中:从辅助读取医学影像的AI驱动放射学工具,到预测患者恶化的机器学习模型,以便医生能更早干预。像美国FDA这样的监管机构正在批准越来越多的基于AI的医疗设备,同时也敦促进行严格的验证,以确保医疗保健中的“可解释AI”,鉴于其生死攸关的重要性。确保这些算法的安全性和无偏见是医疗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
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和市场势头依然强劲。基因编辑行业不仅扩展到了农业(例如耐旱的CRISPR工程作物、基因编辑牲畜),还扩展到了工业生物技术(酶工程、生物燃料),而不仅仅是医药。分析师预计,在整个十年内,基因编辑市场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生物技术的每个领域都有新用途”,并成为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基石。2025年的整体生物技术融资在经历了2022-23年的短暂下滑后有所反弹。许多从事细胞疗法、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初创公司正在获得资本,尽管投资者变得更加挑剔——要求强有力的数据而非炒作。正如一位风险合伙人所指出的那样,“过度吹嘘平台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们需要数据”。科学家们也回响了这种乐观必须与谨慎相结合的观点:虽然像CRISPR这样的工具很强大,但他们警告不要过度承诺,强调需要进行严格的试验来证明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2025年的健康科技格局充满了基于切实进展的乐观情绪。十年前还是理论上的救命疗法——基因治愈、AI设计的药物、定制疫苗——如今已触手可及,尽管仍需继续关注公平获取和道德监督。
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
2025年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正在迅速演变,重塑支付、银行和投资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运作方式。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企业继续从现金转向数字支付,移动钱包、即时支付应用程序和非接触式交易已成为常态。这一趋势提高了金融包容性,特别是在传统银行业不太普及的地区。根据BCG的数据,全球支付收入有望在2028年达到2.3万亿美元,尽管随着行业成熟,增长率正在放缓。在经历了2010年代末的金融科技热潮之后,投资者变得更加注重价值;竞争现在集中在提供有利可图的创新,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增长。
同时,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预计从2024年的约104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410亿美元,主要受到在线支付、嵌入式金融服务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的推动。以下是塑造2025年金融科技的几个关键趋势:
- 嵌入式金融:非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地将金融服务(支付、贷款、保险)直接整合到他们的平台上。电子商务网站、软件市场甚至是社交网络现在都提供内置的支付和信贷选项,创造无缝的用户体验。这让小企业能够在他们已经使用的应用中访问银行工具。嵌入式金融的兴起迫使传统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许多公司面临着自建还是购买的决策,通常选择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金融科技能力。AI和数据分析进一步增强了嵌入式金融,通过用户行为实现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 央行数字货币(CBDCs):世界各国政府正在探索或试点CBDCs——即国家货币的数字版本——以现代化支付基础设施并促进金融包容性。中国、巴哈马和尼日利亚等国已经启动或测试了CBDCs,而欧盟、美国和印度等主要经济体正处于研究阶段。2025年,CBDC计划正在扩展,包括连接不同国家数字货币的跨境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正在研究CBDCs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私人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开发支持CBDC使用的数字钱包基础设施。许多人预计,几年内,CBDCs将与现金和银行存款并存,尤其是在零售支付方面,尽管关于隐私和银行去中介化的问题仍然存在。
- 去中心化金融(DeFi)趋于成熟:曾经狂野西部般的加密金融领域正稳定成为一个更为成熟的行业。领先的DeFi平台(如Aave和Uniswap)继续完善其协议,提高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去中心化保险服务正在出现,以保护用户免受智能合约黑客攻击。2025年,我们看到DeFi越来越多地与传统金融融合:例如,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如区块链上的政府债券或房地产股份)正在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类别,有效地弥合了加密货币和主流金融之间的鸿沟。监管机构也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导方针(欧盟的MiCA框架生效,为加密资产市场带来了合规性),这鼓励了机构投资者谨慎进入DeFi。所有这一切表明DeFi正在摆脱其“实验性”形象,成为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的一个可行组成部分。
- 超级应用的兴起:特别是在亚洲,“超级应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微信、支付宝、Grab这样的平台提供从支付和银行到叫车和购物的一切服务。这种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传播。2025年,欧洲的Revolut和东南亚的Gojek等金融科技公司正在迅速扩增其服务范围,模糊了银行、商业和生活方式应用之间的界限。超级应用依赖客户便利性和数据集成,但也引发了竞争问题(因其挑战现有企业)和监管问题。然而,总体趋势是朝着将更多服务整合到单一生态系统方向发展。
- 银行即服务(BaaS):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供白标银行服务的情况有所增加,但并非没有挑战。一些早期的BaaS协作未达预期,使银行更加谨慎。2025年,成功的BaaS提供商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并证明其API可靠性。银行仍然对B2B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感兴趣,但寻求具有经过验证的技术和明确附加值的合作伙伴。在最初的炒作阶段后,BaaS模式正在调整为更具可持续性的基础,承诺更加现实且监督更强。
- AI驱动的个性化和安全:AI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从提供个性化财务建议(根据用户情况定制投资组合的机器人顾问)到欺诈检测和信用评分。2025年,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正在处理银行的客户服务查询,而机器学习模型则实时监控交易以标记异常行为。这同时改善了用户体验和安全性。金融科技公司还在使用AI来更准确地评估贷款(结合替代数据)并自动化合规(RegTech)。然而,随着AI的兴起,监管机构也在审查金融中的算法公平性和数据隐私。
- 开放银行和API生态系统:在诸如欧洲PSD2法规的推动下,开放银行——即银行通过API安全地与第三方应用共享数据——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展。欧洲在开放银行采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也在实施数据共享框架以促进竞争和创新。到2030年,开放银行市场预计将达到约1350亿美元。2025年,更多的消费者正在使用通过开放银行聚合账户、比较费用或提供个性化产品的第三方金融应用。这赋予了消费者选择权,并迫使现有企业改进其产品。同时,开放金融——将数据共享扩展到投资账户、保险等领域——也在酝酿之中,这可能进一步整合和个性化金融服务。
总体而言,金融科技正深深嵌入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主要市场,数字支付已超越现金:例如,截至2025年年中,印度的UPI实时支付网络每月处理的交易量惊人地达到了170-180亿笔(同比增长约33%),使得即使是小额购买,移动支付也成为默认选择。移动货币在非洲等地区也在蓬勃发展,通过手机在银行基础设施有限的国家实现金融接入。与此同时,加密货币市场在经历了2022年的波动后有所稳定;2025年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虽远低于其峰值,但波动较小,而机构兴趣(如提议的美国比特币ETF)正在逐步将加密货币引入更规范的领域。全球监管机构正在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从更明确的数字资产规则(如欧盟的MiCA法律)到对金融科技贷款机构更严格的资金和数据要求。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仍然是一个微妙的舞蹈。展望未来,专家预测金融服务将出现融合——银行变得更加技术驱动,科技公司提供金融产品——合作很可能定义下一阶段金融科技的发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