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上海举办的“2009中国药店展览会”上,四大展出区域中就包括了“保健品区域”和“健康美丽区域”两个展区。与此同时,主办方国药励展还举办了主题为“药妆店与门店经营商品多样化”的论坛,显然也是为了迎合与会者的需求而举办的。
在展会现场,笔者看到保健品供应商的特装展位就占据了三席,有的企业甚至用玻璃柜展出大量的实体商品,可谓用心良苦。在各种论坛对新医改一轮又一轮的解读中,药店的经营者和供应商都不约而同达成了共识:向多元化转型,寻找新的利润空间,而毛利率可观的保健品和药妆产品被寄予厚望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向应该是正确的,但是在转向之前,别忘了问自己一个问题:多元化的前提是什么?
从这次展会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采购商还是供应商,对保健品、药妆产品在药店销售的兴趣与信心都在增强。从长远来看,市场的前景也是光明的,人们“治未病”的健康意识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将得到提高,还有其他一些积极的因素也会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然而,方向对了,时机成熟了吗?
药店的多元化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不过洗衣、晒相等增值服务因“不务正业”而难成气候。后来,向健康产品和服务延伸成为业内的共识,而以“药妆”作为标志的多元化尝试仍然失败,暴露了药店经营者的盲目性和经验的不足。
以鱼油系列和维生素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保健品的兴起,是药店拓展新赢利空间的主要希望之一,但经营者也好、消费者也罢,相关的知识都是欠缺的,观念的不成熟也导致这个市场不够成熟,成为做大的阻碍。在化妆品的经营上,药店经营者面临着相同的困境。
药店会上看到的一个可喜变化是,药店采购商把培训作为选择供应商的衡量标准之一,意味着近两年的实践有了初步的成果。即便如此,还不足够。作为药店的经营者,他们向多元化转型的发展意识是走在消费者前面的,只有消费者的意识得到相应的转变并且有实际的行动,才算是成功。从现阶段来看,对消费者的教育工作远远落后于药店的多元化步伐,这就决定了许多先行者不可避免地成为“先烈”。
一些有远见的药店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在经营中落实。可是,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药店要做的工作是打基础,急于求成的心态是不可取的。当然,可以通过工商共同的努力,最大限度地把这个过程缩短。
打基础并不意味着药店总是要投入而没有收获,药店经营者可以先从一些可能性较大的消费群体做起,事实上有药店这样做并且已经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