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到1985年,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重点完成从福建到广州的搬迁转移、新院区规划设计、营建施工和门诊开业等工作,同时,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通过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医院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1985年的珠江医院与其他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相比,具有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在广州站稳脚跟,打牢基础,珠江医院又走过了一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并于1994年,被首批评定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当时医院归属第一军医大学时,全院一无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二无全国和全军重点学科,三无国家、军队级科研课题,四无科研成果获奖,五无仪器设备。
为尽快改变这个状况,落实总后勤部要求医院“在广州站住脚”的指示,医院四届领导班子在学校 “一体两环”办校模式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按照“抓住根本,打牢基础,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地处广州改革开放前沿的有利外部条件和人才、知识、技术及信息密集的优势,带领全院人员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加快改革,促进了医院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珠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把一个只有驻军医院底子的医院,建设成在广州地区有影响的、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军医大学附属医院。
●医疗工作
医院在抓基础质量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以突出专科特色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八五”期间,医院门诊量近200万人次,住院收容5万多人次,主要医疗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73项,其中76项达到国内或地区先进水平。
全军神经医学中心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三位一体,具有基础与临床结合、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医教研结合的特色。
全军骨科中心首次提出腰背痛的原发部位与神经根的关系,并采用经皮穿刺深部低温冷冻治疗腰背痛5000多例,一次治愈率达87%。
儿科1995年被确定为广东省新生儿医学中心,在新生儿临护治疗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创广东省极低体重新生儿成活记录。
耳鼻咽喉科开展的22声道电子耳蜗埋置术系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国内第三家,治疗效果好,社会反响大。
肿瘤科的肿瘤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特别是生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地区优势,为广东省骨髓移植协作召集单位。
●教学工作
至1995年,珠江医院已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2名,聘请13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任客座教授,承担临床医学、中医学、医学工程、口腔、检验、药剂等专业的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中专五个层次及全军临床医学中青年人才基金班教学任务。
1985年至1995年,医院共培养各级各类专业学员2785名。59名教员荣获总后勤部第一军医大学教学优秀奖;获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6项。
●科研工作
在此期间,通过全院上下不懈努力,医院科研方面实现突破。
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舒斯云教授主持的“一种极敏感的显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生物凝集素的方法及应用”研究成果1995年度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全军骨科中心邵振海教授主持的“经皮穿刺深部冷冻脊神经后支治疗腰背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1993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耳鼻咽喉科黄以乐教授主持的“颞下窝进路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获1995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耳鼻咽喉科耳神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分获1989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眼科张汗承教授主持的《泪液学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医院全院上下积极准备,迎接国家三甲医院评审。全院同志发扬敢拼敢干精神,精心梳理规范各项工作流程,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荣获全军“白求恩杯”优质服务竞赛优胜单位。
1994年5月,医院被国家、军队首批评定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1985年至1995年,医院共培养各级各类专业学员2785名
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舒斯云教授
医院于1994年被首批评定为全国三级甲等医院
原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骨科中心、肿瘤诊治中心、儿科中心、耳鼻咽喉科中心挂牌仪式
张汗承教授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