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别再用眼睛判断胖瘦!这些科学指标才靠谱

作者:张熙
2025-01-10 15:04:00阅读时长3分钟1196字
别再用眼睛判断胖瘦!这些科学指标才靠谱
体检科超重肥胖BMI腰围体成分肌肉脂肪比例内脏脂肪健康风险水肿代谢率胰岛素抵抗

内容摘要

了解超重肥胖不能仅凭视觉,应结合BMI、腰围和体成分等科学指标。肌肉脂肪比例和内脏脂肪面积对健康至关重要,正确评估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关注这些指标有助于准确判断超重肥胖。

如今,超重肥胖问题备受关注。据2024年9月2日新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体检检测体成分愈发重要。那么,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呢?判断超重肥胖不能仅看视觉上的“胖”,还需结合科学测量和医学建议,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常见的超重肥胖判断指标

目前,判断超重肥胖有一些常用的指标。

体成分在判断超重肥胖中的重要性

体成分包含肌肉脂肪比例、内脏脂肪面积等重要概念。 肌肉脂肪比例能反映身体中肌肉和脂肪的相对含量。肌肉量高的人,身体代谢率相对较高,即使BMI值偏高,也不一定属于超重肥胖,因为肌肉组织的代谢活性比脂肪组织高,能消耗更多能量。而内脏脂肪面积与健康密切相关,内脏脂肪围绕着人体脏器,不像皮下脂肪那样容易被察觉。即使一个人的BMI正常,但内脏脂肪过多,也可能存在健康风险,比如内脏脂肪堆积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密切关联。当内脏脂肪过多时,会释放炎性因子,影响身体代谢功能,导致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进而增加患病几率。例如,一些看起来身材匀称、BMI正常的人,经体成分检测发现内脏脂肪超标,进一步检查发现存在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前期症状。

视觉“胖”与真正超重肥胖的差异

视觉上的“胖”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超重或肥胖,原因有多种。

不能简单地以视觉上的“胖”来定义超重肥胖,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常见的判断指标如BMI、腰围以及体成分等。科学测量和医学建议对于准确判断超重肥胖至关重要,人们应提高对这方面的认识,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2025年医药政策五大举措,推动医疗体系公平高效发展!
FDA淘汰动物实验,新兴技术能否扛起药物研发大旗?
牛黄进口试点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究竟影响几何?
2025年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调整,有何变化与影响?
护士减负政策落地,究竟能带来啥利好?
2025医疗新政策出台,患者与医疗行业谁更受益?
支持外籍医生开诊所,对医疗行业和民众会带来啥影响?
国家药监局为何暂停进口印度地高辛原料药?
2025医药新政策落地,会给民众带来哪些利好?
2025年15省份将为13 - 14岁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