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别再误解做梦啦!这样做让你的睡眠质量飙升!

作者:范志远
2025-05-22 10:20:01阅读时长3分钟1469字
别再误解做梦啦!这样做让你的睡眠质量飙升!
神经科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梦境REM睡眠睡眠周期记忆整合情绪调节睡眠医学睡眠效率环境优化行为干预饮食调节睡眠管理睡眠日记噩梦神经内科

内容摘要

做梦是正常睡眠过程的一部分,对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优质睡眠包括入睡时间短、夜间觉醒少、晨起精神饱满和日间精力充沛。通过环境优化、行为干预和饮食调节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疑惑:晚上做了一晚上梦,第二天就觉得自己没休息好,仿佛做梦就成了睡眠质量差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结合专业研究,来解析梦境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梦境是怎么产生的?和睡眠周期有啥联系?

要了解梦境,就得先说说REM(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的活跃度特别高,眼睛会快速转动,而我们大多数的梦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REM睡眠大概占总睡眠时间的20% - 25%,这可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医学研究指出,REM睡眠对我们的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白天学习了新知识,晚上在REM睡眠中大脑可能就会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当我们经历情绪波动时,REM睡眠也能帮助调节情绪。

睡眠可不止REM睡眠这一个阶段,还有非REM睡眠。这两个阶段会不断交替,形成睡眠周期。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概是90 - 110分钟,在一晚上的睡眠中,我们会经历4 - 6个这样的周期。在非REM睡眠阶段,身体会进行修复和恢复,而REM睡眠阶段则主要和大脑活动有关。所以说,做梦是睡眠过程中的正常环节,并不会直接导致疲劳。

怎样区分正常做梦和异常睡眠?

优质睡眠有四大核心指标:一是入睡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二是夜间觉醒不超过两次且能快速重新入睡;三是晨起精神饱满;四是日间精力充沛。这些指标能帮助我们客观评估睡眠质量。

正常多梦和病理多梦有明显区别。如果只是偶尔多梦且不影响次日状态,属于正常现象。但若经常做噩梦被惊醒,并伴随白天疲惫,则可能是病理表现。比如老年人出现伴随肢体动作的梦境(如梦中打斗并实际做出肢体动作),可能是REM睡眠行为障碍的征兆,需要及时排查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的梦境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做梦=睡眠质量差"。通过睡眠周期知识可知,做梦是健康睡眠的组成部分,对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具有积极作用。

误区二:"频繁噩梦=神经衰弱"。健康指南指出,频繁噩梦若伴随心慌、多汗等症状,需结合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等多因素评估,不能简单归因于神经衰弱。

需要强调的是,偶尔多梦无需过度焦虑。但若长期出现异常梦境并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

这么做,让你的睡眠质量蹭蹭涨!

环境优化

保持卧室温度在18-22℃区间最理想。使用隔音窗帘或白噪音设备减少环境干扰。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防止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行为干预

尝试"3-2-1"睡前放松法:30分钟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2分钟腹式呼吸练习(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10分钟纸质书阅读帮助大脑进入休息状态。

饮食调节

适量摄入含镁(香蕉、杏仁)和色氨酸(牛奶、禽肉)的食物有助于睡眠。避免睡前4小时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前者影响入睡,后者会降低睡眠深度。

就医指南

当出现每周≥3次噩梦困扰,或日间出现明显认知功能下降(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衰退)时,建议就诊睡眠医学中心或神经内科。多导睡眠监测等专业检查能帮助明确诊断。

不同人群,睡眠管理策略大不同!

老年人群

重点防范REM睡眠行为障碍:1. 移除床边危险物品;2. 记录异常睡眠行为发生频率;3. 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预防坠床风险。建议配偶协助观察睡眠期间异常动作。

职场人群

针对"报复性熬夜"现象,推荐渐进式调整法:每周提前15分钟就寝,配合晨间光照疗法(起床后立即接触自然光10分钟),逐步重建生物钟节律。

学生群体

备考期间可采用"碎片化放松法":每学习45分钟进行3分钟深呼吸练习,配合眼球追踪训练(用目光缓慢描绘∞字形),有效缓解视疲劳和焦虑情绪。

科学认识做梦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管理睡眠。建议通过睡眠日记记录入睡时间、觉醒次数和晨起状态,持续监测2-4周后可绘制睡眠效率曲线图。当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100%)持续低于85%时,建议寻求专业指导。记住,优质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础投资,值得我们用心经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创新主食膳食纤维提50%,钠含量降40%!
8周周期计划,科学塑造清晰下颌线提升气质!
学会这些方法,让你轻松守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一起行动!用科学方法锻炼大脑拥有健康聪明头脑!
厨房六大健康误区大揭秘,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8道减脂好菜+5大炒菜技术,带你开启健康减脂之旅!
想不挨饿减肥?试试这些科学饮食策略!
如何防范“第二现场”风险?这些策略请收好!
物质丰富时代,我国高龄老人为何营养不良率上升?
干洗衣物背后,四氯乙烯藏着多少危害?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