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高温来袭,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守护你和家人健康!

作者:张熙
2025-07-09 10:15:01阅读时长3分钟1425字
高温来袭,做好这些防护措施守护你和家人健康!
保健科中暑高温防护措施合理饮水间歇性劳作差异化防护健康风险科学补水电解质紊乱热射病通风降温急救方法特殊人群高温预警健康生活

内容摘要

高温来袭,科学防护至关重要。合理饮水、间歇性劳作和差异化防护方案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了解高温对健康的威胁,避免误区,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

近期,我国中东部正遭受今年以来最强高温的“炙烤”。未来几天,高温势力不断扩张,将陆续席卷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的大片区域,而且强度持续加强,部分地区每天都被高温笼罩,暑热感全天在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及时发布了首个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无疑是在高温“战场”上给大家拉响的健康警报。此次预警有着科学的分级,从低风险到极高风险共分为五级,这让我们能更清晰地了解高温对健康的威胁程度,也凸显了公众做好防护的必要性。

高温伤健康,原理误区知多少?

高温究竟是如何伤害我们的身体呢?当外界温度过高,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就容易失衡,身体不断出汗导致脱水,同时还会引起电解质紊乱。这些情况要是严重了,就可能引发中暑,甚至会出现像热射病这样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显示,热射病的死亡率能达到70%-80%,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及时干预非常关键。 不过,在应对高温方面,很多人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一:“猛喝水能防中暑”。其实过量饮水会有导致低钠血症的风险,《柳叶刀》曾有案例,有人因为过量饮水出现了水中毒症状,像头痛、恶心、呕吐等。误区二:“不出门就不会中暑”。即使待在空调房里,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而且通风不好,同样可能引发中暑。误区三:“藿香正气水万能解暑”。藿香正气水只适用于轻症中暑,要是中暑严重,必须马上就医。

分阶防护来助力,科学补水有妙招!

为了更好地应对高温,我们可以建立“三级防护体系”。基础防护方面,要有合理的饮水计划,比如每小时喝50-100ml的淡盐水。还可以自制一些含电解质的饮品,像在椰子水里加少量食盐。场景防护上,户外工作者可以采用“间歇性劳作法”,每工作2小时,就要到阴凉处休息15分钟;老年人在家时,每2小时要通风10分钟。预警响应则要根据气象局发布的风险等级来调整防护强度,要是遇到极高风险的日子,就尽量别出门活动了。 2023年《环境健康透视》有个对比实验,持续补水的人和没有补水的人,核心体温有明显差异。这充分说明了科学补水的重要性。

中暑急救有流程,这些禁忌要牢记!

如果有人中暑了,我们要按照“通风-降温-补水”的三步急救法来操作。通风时,把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后,要让他们侧卧位,而不是平躺,这样能避免呕吐时窒息。降温时,用冷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但不能直接冰敷头部。补水时,清醒的患者可以少量口服淡盐水,昏迷的患者千万不能喂水。 同时,急救时也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强行给患者喂退烧药,用酒精擦拭皮肤可能会加重脱水,这些都要特别注意。

特殊人群需呵护,风险管理有方案!

不同的人群在高温下有不同的风险,所以要设计差异化的防护方案。户外劳动者可以穿冰袋降温背心,采用“湿毛巾-风扇-电解质片”的三位一体防护包。慢性病患者要注意,降压药和利尿剂可能会加剧脱水风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婴幼儿可以用“微汗测试法”来判断是否需要补水,额头微湿就是适宜状态,还要避免空调直吹,以防“低温中暑”。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老年人中暑死亡率比青壮年高3.2倍,这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

预警系统巧应用,健康生活有保障!

气象局发布的高温预警等级和我们的防护行动是对应的。高风险日(日均温≥35℃),就别进行户外运动了,企业也要给户外工作者发放高温工时补贴。极高风险日(日最高温≥40℃),学校要停止室外课程,社区要启动“孤寡老人探访机制”。比如2022年杭州市依据预警提前关闭了30%的建筑工地,成功让中暑病例减少了67%。 高温对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但只要我们从科学认知出发,精准地采取防护行动,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就能有效降低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大家要把预警信息转化为日常习惯,比如设置手机高温提醒,家庭储备急救包。让我们一起做好个体防护,同时依靠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健康风险可视化,防护措施可量化”的目标,在高温中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夏季过敏三大元凶来袭,这份防护攻略请收好!
夏天抱冬瓜解暑靠谱吗?科学分析来解答!
夏季这样喝水、饮食,让你远离肾结石困扰!
夏季这些东西放冰箱会爆炸?快看看你家有吗!
夏季口干乏力?这道高汤浸苦瓜食谱你试过吗?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吃桃子?一篇给你讲明白!
夏季吃水果,你真的吃对了吗?这些误区要警惕!
夏季吃龙须菜真能利湿养肝通便?这些误区要注意!
健康成人10颗、儿童5颗,夏天吃荔枝数量有讲究!
夏季肥胖人群必看!饮食起居运动的养生建议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