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明显的现实是,财富在长寿中起着重要作用,富人比穷人平均多活10到15年,”拉马克里希南博士(Dr. (Prof.) Venki Ramakrishnan)在ABP网络的“2025年印度愿景”活动中,在题为“衰老的科学——对永生的渴望”的会议上表示。
拉马克里希南博士强调了人类对死亡意识的独特性,他指出:“死亡本身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即使我们坐在这里,数以百万计的细胞也在不断死亡。我们有自然的寿命极限,最长的记录是由让娜·卡尔芒特(Jeanne Calment)创下的122岁。没有人活过120岁。虽然百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在增加,但超百岁老人(110岁以上)的数量却停滞不前。衰老本质上是随着时间积累的变化和损伤,导致功能逐渐下降。”
在讨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时,拉马克里希南博士提到:“衰老有几个关键标志,包括DNA及其相关蛋白质的变化,以及细胞功能的衰退。衰老发生在各个层面,在许多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同时,生育率却在下降。长寿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爆炸性进展,既有可信的研究成果,也有可疑的主张。”
引用一项关键实验,他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细胞进入衰老阶段,不再分裂。在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只老老鼠与一只年轻的老鼠连接起来,发现老老鼠从年轻老鼠的血液中受益,而年轻老鼠却受到了负面影响。”
拉马克里希南博士进一步表示:“一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生产某些化合物的能力下降。例如,NAD前体在老年人体内减少了约30-40%。重新编程细胞和再生干细胞是减缓衰老的众多方法之一。”
在谈到老龄化社会经济方面时,拉马克里希南博士指出:“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运动、良好的睡眠周期和其他健康习惯有助于减缓衰老。避免社交孤立和保持生活的意义至关重要。早期健康筛查,如糖尿病筛查,对衰老有显著影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