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不但无毒无害,还是绿色产品。有媒体报道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为一次性餐盒“正名”之后,昨天,另一家协会——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又对此提出质疑。
质疑一 关于发泡餐具是否有毒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人体中毒。
该协会举例称:2009年10月,解放日报一篇题为《微波炉加热塑料餐具致中毒10余名员工被送医》的报道中也指出:某美容护肤中心的10余名员工,因用微波炉加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吃饭不成反而吸入了散发出的苯乙烯单体,导致急性中毒。
该协会指出,使用聚苯乙烯回收料生产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不仅回收料来源难以控制,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而且回收的聚苯乙烯更易产生游离的苯乙烯单体,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乙烯中毒。
中塑协回应:65℃以上使用会释放出苯乙烯单体毫无科学根据,因PS解聚温度需高达280℃以上,软化温度也需110℃至120℃,“因此用发泡餐盒盛装热饭菜没有问题”。而用微波炉直接加热快餐盒是错误的操作,不能用错误的操作方法去验证一个错误的观点。
${FDPageBreak}
质疑二 关于发泡餐具是否绿色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称,丁烷发泡剂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加工助剂,由丁烷发泡剂引发的火灾事故几乎年年发生,许多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生产企业,正是由于发生了毁灭性的火灾或致人员死亡而被迫关闭。2008年,上海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生产企业就发生了严重火灾事故,至今仍未恢复生产。
中塑协回应:现在大部分发泡生产线已淘汰氟利昂,而采用丁烷发泡剂替代,不存在生产过程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的问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产品原料和制品生产工艺用料省、废弃物少、节能、无污染;产品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产品用后其废弃物可回收再利用、再资源化;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或破坏。因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典型的绿色产品。
质疑三 “个别厂家”添加废塑料和荧光增白剂
早在2009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通过对全国一次性塑料餐具的调查时就发现,生产企业大量甚至是全部使用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光盘、废旧发泡餐盒等制成再生料进行生产,有些产品为了掩盖废塑料的杂质,人为加入有毒有害的荧光增白剂以及有毒色母料,甚至在产品上赫然印上“降解餐盒”等字样,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东省有80%的发泡餐盒生产企业在使用这种废塑料进行生产,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与大型企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认为,使用废塑料与荧光增白剂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企业并非“个别厂家”,使用这些有毒有害原辅材料降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成本,早已成为了行业“潜规则”。
中塑协回应:近期有些个别生产厂家在生产一次性发泡餐具时添加再生料及荧光增白剂,我们谴责这种不顾人民身体健康,不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但这是某些不法企业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个行业。
${FDPageBreak}
新闻观察
“交锋”背后
记者注意到,有关中塑协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交锋”由来已久,不仅在一次性餐盒的问题上,此前在密胺餐具的安全性上,两家协会也“打过嘴仗”。
两家协会的网页上显示,成立于1989年的中塑协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一级社团组织,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指导,是由中国塑料行业及相关行业单位自愿申请组成的。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是2008年7月11日在香港登记注册,协会领导一栏显示“正在更新中”。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曾经是中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后来被中塑协撤销其职务。
记者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网站上还发现一份《委托书》,该协会委托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纳入生产许可范围的食品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销售及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生产企业“进行培训、宣传”。实际上,董金狮就是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记者发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的办公地址也是一模一样的。
学术观点交锋无可争议,但是在针对同一问题特别是人身健康问题上,都是打着“环保”、“替消费者维权”的旗号,中塑协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却总是得出观点相悖的结论。这不仅给从事生产、销售的相关行业带来极大困扰,也让广大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
在关乎人身健康安全信息的发布上,究竟谁有发布权,谁的信息更真实准确,希望国家权威部门多多“指点迷津”,不要让消费者去判断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