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儿童暴力倾向如何预防调查

家庭医生在线 2014/1/2 14:21:40

家庭医生在线健康新闻讯 近日,重庆有一名10岁的女孩,被小区电梯监控拍到在电梯内摔打年仅岁半的男童,男童被找到时生命垂危,疑被该女孩从25楼抛下,引发大众对儿童暴力行为的深深忧虑。家庭医生在线心理频道随即针对该事件,面向3-14岁儿童的家长推出了一项《儿童暴力倾向预防调查》,发现30.43%家长认为孩子会打会闹才好,太软弱被欺负才需担心,72.73%表示不知如何应对、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

家长需及时发现并引导孩子暴力行为

对于该项调查的新闻背景,家庭医生医学委员会委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余金龙主任指出,女孩“摔婴”虽然是个案,但家长们都应将之视作镜鉴,多注意教育方法,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对于部分参与调查家长认为孩子会打会闹才好,太软弱被欺负才需担心的观点,余主任指出,小孩子之间小打小闹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中也会遇到很多负面的东西,小孩在打闹中会学习到很多事物,例如,如何应对挫折与逆境等。打打闹闹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成长的方式,家长不应过分保护,如果小孩在打闹中哭着回家,家长应该先了解清楚事件经过,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和体会孩子的感受,并将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告诉孩子,然后才是引导小孩正确处理问题。

此外,调查显示参与家长的孩子36.36%有经常打架的行为,39.39%不高兴就摔玩具、破坏物品发泄。对于孩子的暴力行为,45.45%家长表示想纠正但不知道如何纠正,72.73%均表示不知如何应对、引导孩子的暴力倾向。余主任指出,家长平时要多与孩子交流接触,细心观察,参与孩子的喂养、游戏、教育以及孩子的社会交往,及时发现孩子异常行为,从而加以矫正,以便把暴力倾向“扼杀”在萌芽状态。儿童的心理发育存在可塑性与不稳定性。面对孩子偶尔出现的“暴力”行为,家长应第一时间给予积极正向的反馈,了解孩子暴力行为的原因,使其了解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同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地疏导和控制情绪,孩子犯错时可恰当对其进行中肯的批评、适度的“冷处理”,和孩子多沟通等。余主任提醒家长注意惩罚孩子的方式,一定要先去感受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为什么会犯错,然后才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矛盾和冲突,为孩子的行为立界限、设底线。要注意父母惩罚孩子也要有底线。若处理得当,每一次“暴力”行为的出现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也是父母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机。

父母多陪伴 孩子心理成长更健康

此次调查显示,42.42%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于1小时,54.55%并不会主动与孩子沟通。余主任呼吁家长应该给与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引导,使孩子心理成长更健康。孩子3岁前各方面的形成对日后的成长十分重要,父母应该给与孩子无条件的爱,这个时期,孩子还未能形成固定的母亲形象,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这个时期更需要母亲的陪伴;而3岁后,应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是孩子逐渐学习建立标准和规范的时期,父亲应尽可能多与孩子亲近,父亲的陪伴和引导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健康发展。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言教不如身教

调查还显示,42.42%参与调查家长在孩子面前曾吵架骂人,21.21%曾摔东西。余主任指出,父母良好言谈举止的示范对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有的母亲在外人面前非常有教养,但对孩子就只有批评责骂,对丈夫更是“河东狮吼”,还有些父亲在外表现得斯斯文文,但在家中却对孩子实施粗暴教育,对妻子更是动辄拳脚相加,有样学样,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暴力行为。因此,如果父母在待人接物时能做到设身处地、宽容、诚实,有爱心,有感恩心,爱护环境、珍惜身边人,老人之老,幼人之幼,那就是孩子之福,是孩子将来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责编:贝贝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