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后栏目综合,“因为贫穷。”龙头山镇村民告诉记者,鲁甸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区县,农民人均收入低,根本就没有办法修盖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子。这个5600多人的村子里在这次地震中失去23条曾经鲜活的生命,还有56人重伤。
目击村里房子基本全毁
赶赴现场的记者看到,不论是掺杂了少量钢筋砖混结构的儿子的新房,还是在新房隔壁的土木结构的父亲的老房,都在此次地震中垮塌,老房更是几乎粉碎。村里其他人的房屋基本也全部被毁。万幸的是,地震发生时,绝大多数村民都在山上采摘花椒,而没有待在“危险的房子”里。不过,这个5600多人的村子里依然失去23条曾经鲜活的生命,还有56人重伤。
经历了这次悲痛,从来没有接受过防震演练的赵明旺等村民终于意识到“地震带”的真正含义。而这种意识,明明在2003年时就该树立。2003年11月15日凌晨2时49分,鲁甸县发生5.1级地震,造成4人遇难,14人重伤。地震专家解释说,尽管震级不高,但是地震距地表浅、当地房屋抗震能力差是主要原因。11年后,还是因为这些原因,截至6日16时,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很多人死在了倒塌房屋的废墟下。在地震多发地区,平时遮阴挡雨却没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实际上等于一颗颗定时炸弹。最令人遗憾的是,11年来,当地房屋抗震能力的提高却没有跑赢更大级别的地震。
如何破解“地震农村最受伤”
根据中国的防震减灾规划,2020年前后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应能够抗击6级左右地震。“但在云南,尤其是偏远的州市,基础设施尤其是民房基本是不抗震的。”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专家说。
“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跟山东、浙江一些富裕的农村相比,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的农村相对贫困。”山东大学社会学某教授说。
中国西南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中国经历的大地震几乎都发生在西南部。然而,人口稠密的西南诸地却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
西南地区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寒边远的深山或干旱缺水的谷地,很多地方还是长期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开发的难度非常大。此次发生地震的云南省,2013 年人均GDP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是上海的四分之一。除了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贫富差距也制约中国提升抗震能力。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评估,近5 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近80%在农村。需要改造的云南农村危房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农村的房屋抗震性差是普遍现象。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国家政策倾斜,也要寻找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