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食源性疾病高发警惕食物中毒

家庭医生在线 2015/3/28 9:41:29

近日,福建工程学院38名学生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位于闽侯荆溪镇溪下村的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榕西校区10余名学生也疑似食物中毒。现省食药监局发布预防春季食物中毒预警公告,食源性疾病将进入高发期。

据了解,随着春季来临,气温升高、湿度加大,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食源性疾病将进入高发期、多发期。近期,省内部分地区也发现了食用外送套餐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故,为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省特发布此次预警公告。同时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食物中毒的常见类型、重点地区和场所,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加强协作,互通信息,提高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食源性疾病有什么类型呢?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食源性疾病分为4类:

1、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3、 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4、 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怎么预防食源性疾病?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很少使用食物中毒的概念,经常使用的是“食源性疾患”。近20年来,他们对食源性疾患的定义、流行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我国历来重视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已形成了一整套的食物中毒的报告管理制度。《食品卫生法》已明确规定了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内容。由于历史原因,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预防途径: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1]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责编:张琴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食源性疾病的基本要素?

你好,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基本要素:、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并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2、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致病因子; 3、人体摄入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可以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

Q:怎样食物中毒

你好,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可出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根据患者有不结饮食史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结合血常规、便常规、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可初步诊断。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患者标本,以备送检;对症支持治疗。

Q:食物中毒嘴会发苦吗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可出现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根据患者有不结饮食史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结合血常规、便常规、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可初步诊断。早期饮食应为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患者标本,以备送检;对症支持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