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感觉睡不够。美国疾控中心一项新调查发现,48%的成年人表示睡眠不足(每晚少于7.5小时),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美国睡眠专家迈克尔·布鲁斯博士列出了一个操作简单且近乎完美的公式:入睡时间+7.5小时=起床时间。
布鲁斯表示,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每晚必须保证5个睡眠周期才能达到7.5小时的睡眠目标。而如何达到这一要求,把握正确上床时间十分关键。
首先应该从清醒时间算起,这涉及到几点该起床工作、为孩子准备好一切等多种外在因素。比如,如果早上五点半必须起床,那么晚上10点就应该睡觉,如果能够连续10天保持这一作息时间,那么就很容易在闹钟响起前几分钟醒来。
布鲁斯称,有些人会觉得上床太早很难睡着,但如果能坚持,睡眠公式对任何人都管用。这个公式的关键是“起床时间”,如果能保证每晚11点睡觉,次日6点半起床,生物钟就会自然调准。对确实有入睡困难的人群,建议给上床时间也设定一个闹铃提醒,这个时间最好是上床前半小时。
相关链接:失眠可以产生哪些危害呢?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人类对睡眠有高度依赖性,一个人只喝水可以存活7天,而不睡眠却只能存活4天。失眠的危害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1、日常功能和职业活动受到影响。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效率下降,导致日常功能和职业活动受到影响。这对学生及职场人员的影响最为明显。
2、失眠间接或直接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心理障碍、躯体不适或引发其他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中老年人更应注意。
3、失眠还可以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易造成判断失误事故多发,人身意外伤害及经济损失等。
那么,失眠后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良好的睡眠习惯与氛围,是预防失眠的基本途径。如:良好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常锻炼身体;避免咖啡因、烟酒;睡前按摩、放松、热水浴或饮用热牛奶或草药茶;睡前不要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等。
其次,采取心理训练。自我暗示:“加油!今晚准能睡好”,给自己解压的自我暗示是导向快速睡眠的方法之一。
冥想行为,也有助于防止失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冥想七天而悟道成佛,此后,冥想成为佛教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冥想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冥想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注意调节训练。行为角度包括身体放松、呼吸调节、注意聚焦三个阶段行为的综合过程。心理体验角度通过自我调控练习,让个体获得宁静和专注,让人体产生一种心理幸福感。
还可以去专科咨询。失眠是一种病症,就一定有明确的或潜在的病因与诱因,应该去医院相应科室让医师帮你分析和筛查失眠的原因,判断睡眠质量,为治疗提供指导。
认知行为治疗,是非药物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认知疗法,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睡眠强调的是质量不是躺在床上的时间。有些失眠患者害怕睡不着,晚上即使不困也要早早上床,把睡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这种做法不可取。
睡眠限制疗法,强调的是睡眠质量或效率,缩短每天躺床时间。即将躺床时间减少至估计的总睡眠时间,但不得小于5小时。当估计的睡眠效率(有效睡眠时间与躺床时间的比值)达到至少90%以上时,每周增加15分钟躺床时间。
刺激控制疗法,只有在困了时才上床睡觉,躺床30分钟无法睡着时,到其他房间去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进行其他较安静的活动,当困了时再上床,如果需要的话可重复上述活动。
认知行为治疗强调3个字:“睡、坐/站、行”。何时睡?即困了才入睡;怎么坐/站?睡不着就起床,坐或站时不要依靠在沙发或墙体,背部要直;如何行?白天在阳光下步行适当时间。
无论睡眠时间长短,要在固定时间起床。失眠患者要避免白天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