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肝脏三维重建及可视化仿真手术应用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基础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数字医学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巨大复杂肝癌患者的肝脏仿真立体模型,指导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肝脏长巨型肿瘤,摘除遇难关
35岁的患者吴先生反复腹泻4年余,曾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肠炎”,后到省城多家大医院诊断为“右肝巨块型占位”,肿瘤巨大(10.6*11.7*12.4),形似一个小西瓜,肝中静脉,门脉右支受压,伴肝硬化、脾大、肝内多发再生结节。因患者肝右叶巨块型肝癌与肝内血管关系密切,常规影像学方法不能提供血管变异诊断信息,无法评估大范围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手术难度很大。
为进一步精确诊断和术前评估,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方驰华教授带领团队将患者CT原始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进行三维可视化研究。基于MI-3DVS的三维可视化诊断分析发现,患者腹腔动脉系统变异,门静脉系统变异,肝脏肿瘤大且不规则,切多少留多少?怎样最大限度不损伤肝脏血管?怎样保证剩余肝脏的血供降低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一连串的难题摆在面前。
肝脏3D打印实现现场实物参照
计算机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对人体结构的三维立体重现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可以通过三维视频和图像的观察提高疾病的诊治能力,省略了人脑三维重建的过程,并且纠正了可能出现的错误。但医务人员仍然离不开电脑,必须通过电脑观察三维图片和视频。而如今3D打印技术,使得肝胆胰脏器和相应的病变部位可以1:1比例的“实物”的形式呈现在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面前,医生可以术前精确评估病变范围与临近脏器组织的三维空间关系,制定详细的手术规划,设计手术入路,极大的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肝脏疾病的术前定位诊断,制定手术规划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受限于彩色打印材料的限制和打印成本的昂贵,临床上难以普及应用”,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表示。
据家庭医生在线了解,3D打印技术实现了从“人脑三维影像”、“电脑三维影像”到“真实三维解剖实物”的跨越式转变。进行3D腹腔镜肝切除时,方驰华教授将3D打印模型带入手术室与术中实时手术进行比对,通过调整3D打印模型并置于最佳解剖位置,为手术关键步骤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对关键部位快速识别和定位,尤其是对于门静脉Ⅳ段分支;通过精确定位病灶、血管并确定手术切除平面,实时引导重要脉管的分离和肿瘤病灶的切除,保护门静脉Ⅳ段分支,实现完整切除病灶、保证切缘阴性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的副损伤,完成缩小右半肝切除,从而提高手术精准性,实现根治性切除,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方驰华教授表示,吴先生的病情复杂,如常规手术需切除70-80%的肝脏,而患者伴有肝硬化,肝硬化病人肝脏切除手术最少必须保留50%肝脏,少于50%必将发生术后肝脏衰竭,危及生命甚至导致死亡。常规手术无法达到手术效果,3D打印数字医学技术来帮忙,方驰华教授采用3D打印肝脏立体模型指导手术精确切除病肝,术中将患者肝脏切除部分减少到42.8%,成功切除肿瘤并保留肝组织57.2%,对患者术后正常恢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顺利结束,术中出血很少,吴先生目前状况良好。
方驰华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医学应用前景良好,不仅人体器官的3D模型现用于术前规划和手术间接导航,而且已经有3D打印的器官组织如下颌骨、器官支架、颅骨,脊柱、骨盆等,均已经进入临床;未来将会实现活体组织和器官的3D打印,有助于人类疾病的深入研究。3D打印模型同时还可以应用于术前讨论以及对年轻医生进行培训,同时方便患者及家属可以详细直观地了解病情,正确认识手术风险,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减少纠纷可能”。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