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脑梗、中风)已成为中国单病种中排名第一的夺命元凶,平均每21秒就有一名中国人死于卒中,其中出血型脑卒中的死亡率接近50%的超高水平,缺血型也有30%-40%。前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通,通过对1000例脑卒中住院病例的梳理发现,广州患者在4 .5小时内就诊率刚达3%。为提升广州老年群体的脑卒中预防意识,该院专门成立了脑健康俱乐部,希望把脑卒中患者和初次脑卒中后的患者集合到一起,加强健康宣教,“及时救治,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机会和生活质量”。
广州86%的脑卒中为缺血型
脑卒中分出血型(脑溢血)、缺血型(脑血管因斑块脱落梗塞)两大类型。其中缺血型在饮食偏清淡的广州占比超过80%达86%的水平。刘新通表示,脑卒中被称为隐形杀手,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占比达22.45%,据统计,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脑卒中的另一严重后果就是致瘫率高。
“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往往是比较普遍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而一些先兆症状又常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疾病,等到急性发作时,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刘新通说。
广州仅3%脑卒中患者救治及时
刘新通团队近3年对100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的样本研究结果证实,在广州地区,在发病4.5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只有3%,患病后知道自己是卒中的只有20%。刘新通介绍,大部分人对卒中毫无认识是延误就诊的主要原因。“一般医学认为,适宜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需在4 .5小时内抵达医院,完成溶栓准备,动脉溶栓则可以延后到6小时内,能开展机械取栓的医院,则能放宽到8小时。而错过这些黄金窗口期,即便有效处置,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也会大受影响。”
此次千人调查发现,不知晓、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独居者、离医院远等原因都会造成卒中就诊延误。
“以前卒中患者很多都是60多岁有基础病的老人,现在40多岁的白领脑卒中情况也时有发生。”刘新通特别提醒,40多岁平时工作压力非常大的人群,要多多注意。
特别提醒:注意早期信号
刘新通提醒,高血压、心脏病房颤患者应特别重视脑卒中常出现的早期信号: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麻木或瘫痪;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意外改变。一旦发现自己或家属患有脑卒中,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卒中治疗医院或卒中中心,将延误时间降至最低。
相关链接:夏季九招预防脑卒中
少盐不应无盐及时补充水分
一些“听话”的患者非常重视医生给的建议,医生要求饮食清淡,这些过于“听话”的患者就直接不放盐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患者却被发现患上了低钠血症。其实,饮食清淡是正确的,但不应矫枉过正,少盐不应无盐,尤其在夏季,更需注意补充一些盐分。清淡的定义应是少油、少糖、少盐、少辣,而不仅仅只是少放盐。
此外,夏季气温高,当气温超过32摄氏度时,人体出汗多而致血液浓缩,血液浓缩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从而诱发脑卒中。此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即使不感到口渴也需保证每天的进水量达到2000毫升-3000毫升。最好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佳,其含有的茶甘宁具有提高血管韧性,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的作用。
广场舞、长跑不如饭后散散步
清晨正是血压往上升的时候,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清晨长跑,很有可能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而广场舞也存在一定隐患,很有可能引发膝关节积水、踝关节水肿、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
相对于早上锻炼,在晚上适当的时候,饭后45分钟以后,走路30分钟,这是目前看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来说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并十分热爱长跑的患者,应注意达到微汗的效果即可。此外,练太极拳也能有效预防脑卒中。
夏季喝粥化湿喝茶缓解情绪
从治未病的角度来看,预防脑血管病需先从分清体质开始。不同体质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在夏季,痰湿、气郁体质更为常见。痰湿体质常见为体形肥胖、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舌苔白腻等,针对痰湿体质人群,可采用将薏米仁、芡实、茯苓等煮粥的方法来祛痰化湿。气郁体质与现在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环境、工作紧张的程度相关,表现为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舌体淡红,舌苔白、咽中梗阻,如有异物、胃脘胀痛等症状,可选择玫瑰花茶来缓解情绪。
夏季不宜贪凉宜食当令水果
从中医角度来说,夏季时,热量都跑到体外,对于内脏而言就处于阳气空虚的状态。此时食用冰凉的食物,虽然身体感到舒服,但不利于整个身体气血的运行。针对夏季湿的特点,中医最讲究天人合一,在什么季节就吃当令的水果蔬菜,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在夏天,可选择莲藕,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薏仁,配合赤豆煮汤,也可化湿健脾。此外,山药也具有健脾益胃、降血压的功效。平时尽量不要喝冰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应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或进行加热。
太阳出来再开窗出门防温差
许多人都习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开窗通风。殊不知早上太阳出现之前,是污染物最为严重的时候。而太阳出现后,经过光合作用,污染物质会明显减少,因此,应在太阳出来后再开窗。
而对于夏季空调的温度控制,应在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摄氏度的基础上,增加过渡的过程。老年人一般建议室内控制在二十六度左右,出门之前,先把空调关掉,过半个小时过渡一下再出门。此外,住在高层的市民也需注意不宜开窗吹着“穿堂风”睡觉,极易导致面瘫。
发烧、拉肚也会“惹来”脑卒中
许多患者一谈到预防就想到血压的高低、血流的速度等,对于发烧、拉肚子往往认为是呼吸道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会通过淋巴管道与免疫系统直接联结,因此,神经系统疾病和人体免疫相关,脑血管疾病也和人体炎症、免疫相关。如果是中等度以上的脑梗塞患者,一般都伴随发烧症状。部分发烧的病患往往会选择呼吸科就诊,但在感冒、拉肚子、肺炎之后,最后却导致了脑卒中的发生。因此,在夏季,脑卒中患者还需预防感冒、腹泻,进一步提高免疫力。
小卒中是病发先兆应住院治疗
小卒中是严重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这部分病人在脑卒中患者里占60%,并且在短期内,卒中的复发率非常高。因此,对于小卒中和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旦患者出现说话不清楚、肢体无力的症状,即使短时间内恢复了,更要加以重视,及时选择神经内科专科医院就诊。在夏季,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突然视力模糊似乎并不少见,中暑也可能会发生这些症状,如何区别于脑卒中的先期症状尤为重要。出现言语含糊、嘴角歪斜、胳膊抬不起来等症状,就应及时接受检查、治疗。
久坐不动更应忌大喜大悲
如今,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现象,近两年的青壮年发病率非常高,大概占有5—10%左右。尤其是IT精英们,长期面对电脑坐着不动,保持一个姿势,往往都患有颈椎病。而这些IT精英们需要经常赶工程、连续熬夜,相当于把许多危险因素聚集在一起。
对于青壮年,应加强适当的运动,如果存在血脂高的症状,并不一定要吃他汀类药物,过度服用此类药物易引起肝功能损伤,一般倾向于运动加上食物调整,或者选用如深海鱼油类的保健品,有一定效果。
血压非越低越好药量遵医嘱
很多患过脑卒中的病人在平时控制血压时,收缩压一定要降到120毫米汞柱才放心,还有些患者感到头晕就认为是血压升高了,自行增加药量,反而导致血压过低。但其实血压并不是越低越好。一般建议如平时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左右的的,控制在正常上线140左右即可,不需要降得太低。此外,部分发生过中风的病人,虽然白天血压很高,但到了晚上,血压急降,这个时候如果仍然服用降压药,容易诱发中风。因此,这类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并听从医嘱进行药量的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