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登革热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10月31日,潮州新增报告登革热病例仅为1例,自10月20日以来,潮州每天新增病例均为个位数,呈现多点零星散发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布雷图指数已降至安全水平。
自8月22日报告潮州今年首例本地登革热病例以来,潮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卫生计生部门和基层同志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节假日期间仍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尽最大努力控制疫情蔓延。
疫情发生后,潮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对登革热防控工作进行再分析再研判和再动员再部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其作为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来抓。各县区、镇街、村居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进村入户宣传发动群众,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号召,配合基层干部开展工作,主动参与到“清积水、灭蚊虫”的行动中来,登革热防控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形成全社会防控的良好局面,有效逆转了疫情快速增长的势头。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2~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脉搏早期加快,可出现相对缓脉,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2、皮疹于病程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稍有痒感,皮疹持续3--4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
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
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