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高校女生吃中药治灰指甲反而中毒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1/12 13:57:55

11月8日,广州某高校的一名19岁大二女生因右手指患有“灰指甲”,在其父建议下自行购买并煎服大剂量中药藜芦,10分钟后就出现剧烈呕吐、心脏抑制等严重中毒症状,被同学送至附近的医院抢救了一个晚上,经催吐、洗胃、导泻等之后才保住一条命。据悉,女生的父亲曾看书自学中医。

出事的女生为某广州著名高校新闻系在校大二学生,因右手指甲被真菌感染而成了“灰指甲”,经常瘙痒脱皮,便向父亲求助。她的父亲在惠州生活,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自学了几本中药书籍。他在电话中告诉女儿一个中药方,包括30克藜芦以及30克炙甘草。在11月8日15时30分左右,她在学校用1000克水把中药材煎好后,大约喝下了1/3,约十分钟之后,她即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腹泻过程中还出现了眩晕、视物模糊等中毒表现,随即打电话联系同学求助。她的同学马上将她送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急诊科抢救,不久因病情危重又被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西区抢救,当时已是18时多。

灰指甲怎么一回事?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1、甲下型甲癣

常从甲板两侧或末端开始,多先有轻度甲沟炎,后来逐渐变成慢性或渐趋消退。甲沟炎可引起甲面有凹点或沟纹,持续不变或渐累及甲根。一旦甲板被感染,即可形成裂纹、变脆或增厚,呈棕色或黑色。本型常见。因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致甲变松及甲浑浊肥厚。

2、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癣)

为甲板表面一个或多个小的浑浊区,外形不规则,可逐渐波及全甲板,致甲面变软、下陷。无任何症状,无甲沟炎,常于甲床皱襞皮肤处见有脱屑。

3、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甲癣

多见于家庭主妇、炊事员及经常接触水的人。多合并甲沟炎,起于两侧甲皱襞,可有皮肤红肿、积脓、压痛。附近的甲变为暗色,高起,并于其下的甲床分离,其后整个甲板波及。

如何预防灰指甲?

1、首先要重视手足癣的防治,纠正“生了足癣不生其他病”的不正确看法。

2、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灰指甲间接感染的要害所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4、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重。

5、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重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家庭中灰指甲手足癣患者的日用品,应定期用沸水消毒,不能烫洗的物品用日光曝晒2-3小时消毒。

6、增强机体反抗致病真菌的能力,如加强体育锻炼,留意营养,对于提高预防灰指甲都是有利的。

7、患了灰指(趾)甲手足癣,应及早积极认真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及传染他人。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灰指甲怎么治?有什么原因引起的灰指甲?

灰指甲也叫甲癣,造成灰指甲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是由于皮癣菌侵犯了甲板。另一种是由于甲下素导致的一种疾病,我们根据不的情况有给灰指甲分为三种,一种是甲下型甲癣,第二种是真菌性白甲,第三种是白色念珠菌搜引起的甲癣,一些家庭的主妇和炊事员以及一些手长处于较为湿润的环境中的灰指甲的患者多数都是由于第三种引起的,得了灰指甲的患者会造成个人的形象受损,而且灰指甲也是可以传染的。

Q:有灰指甲该怎么办??

医生建议:您好,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建议服用珊瑚癣净(脚癣一次净)杀菌、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指(趾)甲癣(灰指甲)等。外用,取本品250ml,置脚盆中,加入等量温水稀释后,将患脚浸泡30分钟即可,如未痊愈,可于20天后再浸泡一次。祝早日康复!

Q:手气和灰指甲

你好,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尽量避免搔抓和热水烫。避免接触各种洗涤剂、肥皂和有机溶剂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