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过做“减重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渐成气候,今年5月美国提出的“国际指南”获得包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内的45个国际组织的官方支持和认可。该“指南”明确提出:胃肠道手术比任何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甚至长期缓解疾病。
一直以来,糖尿病以内科治疗为主,要求患者终生服药,严格控制饮食。这种治疗模式难以长期缓解病情,而且很多患者感到难以坚持治疗,特别是发展到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的阶段,每天多次打针带来巨大的痛苦。
2016年5月,全球首部由多个国际糖尿病组织参与制定的关于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指南《代谢手术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国际糖尿病组织联合声明》正式发表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的官方杂志Diabete Care上,并得到包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官方支持和认可。该指南基于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胃肠道手术比任何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血糖水平,甚至长期缓解疾病。目前,这种手术的适应症要评估体重指数(BMI),“指南”将亚裔人群可接受手术的BMI定在27.5kg/m2。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肥胖症和糖尿病外科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戴晓江介绍说,治疗2型糖尿病的“代谢手术”主要是腹腔镜下胃旁路术,原理是对人体消化道进行“短路”改造,使食物不再经过胃远端、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上端。手术后胃肠激素的改变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胰岛细胞增殖,改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总的效果是实现对血糖的长期平稳控制。目前,这种手术已经微创化,只需在患者的肚皮上做4个小切口就能完成。80%以上的患者从此不需要再服降糖药,两周后血糖便开始下降到正常水平,而且可以长期维持。
戴晓江称,腹腔镜下胃旁路术特别适合伴有肥胖症及代谢紊乱综合征(如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求其病史<15年,年龄<65岁,胰岛储备功能良好,且长期服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由于手术缩短了食物在消化道的“行程”,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维生素吸收减少,术后需要口服复合维生素进行补充。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2、环境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4、种族因素
与白种人及亚洲人比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群中发生。
5、生活方式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会导致肥胖,随着体重的增加及缺乏体育运动,胰岛素抵抗会进行性加重,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
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应激。应激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外伤、手术、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于上述诱因,患者的胰岛素分泌能力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控制人体的遗传因素。但是,我们能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