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旬,65岁的老肖等8人从湖南长沙出发,开始了骑自行车去四川稻城亚丁的旅程。5天后,老肖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倒在了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巴朗山上,不幸猝死。而老人骑游猝死,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已经并不少见。那么日常中老人要如何防猝死呢?
(1)防治老年人猝死危险因素:
预防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首先是要防治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等,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猝死常因心肌缺皿而发生:
①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可有积极作用。硝酸盐类与β阻滞剂可以明显减轻症状;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能够较好地控制和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地尔硫卓、维拉帕米对预防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效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则应采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阿司匹林50~150mg/d能阻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冠心病猝死具有防治作用。
②进行PCI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预防或阻止猝死发生。
(3)有基础心脏疾病老年人的室性早搏应给予较积极的治疗:
①对老年人应使用有效而副作用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是公认对老年人猝死有预防价值的药物,胺碘酮能够预防心肌梗死后的老年人猝死。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②心脏起搏器:极度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猝死,宜安装永久埋藏式起搏器。
③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用于威胁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如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常不能完全控制发作。心室颤动是心脏复苏时常见的心律失常,但猝死病人心室颤动之前常常是室速或室扑。此类病人可采用ICD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
老人猝死的四种原因
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由各种心脏原因所引起的、以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的自然死亡。心脏性猝死最可能的原因是心血管功能的障碍,使脑血供突然停止而丧失意识,最后导致生物学死亡。这种猝死最为多见,多发生于起病后1小时以内,有的甚至仅数分钟,主要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其中冠心病最为多见。有些人可以无心绞痛及其他心脏症状,冠心病隐匿存在,猝死为最早表现。不少所谓“健康者”猝死,即是这种情况。而高血压病累及心脏,引起左心室肥厚者,也易发生猝死。另外,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生活方式也与猝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研究表明,吸烟使发生SCD危险性增加2-3倍,这是少数几个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之一,肥胖是第二个可导致冠心病猝死危险成比例增加的因素,不习惯运动的人猝死危险也比经常运动的人高。
中风性猝死
一般中风引起的猝死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可达数小时至1天。多见于止血量多、出血速度快,累及重要生命中枢部位的出血性中风。也可见于范国大、累及重要部位的缺血性中风。有冠心病心房颤动,伴有左心房血栓形成者,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多发性脑梗塞,便发生猝死。原有中风病史、脑软化者,再度中风也易发生猝死。
肺源性猝死
肺源性猝死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可因为夜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而猝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如过量使用止喘气雾剂,可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出现窒息缺氧,导致猝死。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因体弱无法用力咳嗽排痰,可致痰栓阻塞气道,在继发肺部感染时更为加重,从而导致肺源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
噎食性猝死是指老年人咀嚼功能差,吞咽反射不敏感,在饮酒后反应更为迟钝,所以在进食、饮酒时常会发生“噎食”。大块食物团块可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死亡。这种死亡常突然发生,病人无法言语,常用手指着喉部,随之脸面发紫,两眼上翻,猝然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