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我国近3亿人确诊慢性病

家庭医生在线 2016/8/10 12:09:51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公布,在中国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糖尿病。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动计划研讨会上,专家也指出,我国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糖尿病等慢性病该如何防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介绍,我国是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然很低,分别为30.1%、25.8%和39.7%,反映出中国糖尿病高流行趋势、低水平控制的现状。”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慢性病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慢性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日前发布,报告统计,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据统计,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其中,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

烟酒等四大因素易导致慢性病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也不容忽视,许多贫困县的这项比例也已达到6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还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有关。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险因素。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临虹说,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逐步解决,但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富贵病”就有了可乘之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长,成为糖尿病的高发地区。2002年中国农村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8%,2010年上升至8.4%,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地区。

王临虹分析,农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种植方式机械化使人的身体活动远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多,加之农村卫生资源及居民知识水平都相对较低,像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易发高发。

王陇德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从2002年的18.6%上升到2012年的21.2%,近3亿人患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农村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的人们,很多都没有量过血压,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卒中还会持续上升。”

相关链接

如何通过饮食防治慢性病?

1、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食物抗衰老、什么食物降血糖,诸如此类,实际是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每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0余种,靠一种或简单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

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达到平衡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2、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超过谷类消费量的倾向,这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极为不利。因此,要大力提倡发扬以“谷类为主”的中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肉类为主”西方膳食的弊端。而在谷类食物中,应提倡选用部分粗杂粮。目前提倡每日进食粗粮50克。

3、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每周进食2~3次海鱼

有人担心动物性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实际上,合理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慢性疾病,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ω-3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每日进食3~4两瘦肉(少用或禁

用肥肉和荤油),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海鱼)对预防四大慢性疾病是必需的。

4、每日进食2两豆类及其制品

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50%,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大豆卵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当然,由于氨基酸不

能在体内贮存,过多摄入豆类制品并无实际益处,每日进食2两左右的豆类制品是适宜的。

5、每日吃1斤蔬菜和2个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大量进食蔬菜、水果,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以及预防某些癌症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在“食物多样”的原则指导下,多选用红、黄、深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近年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与胡萝卜素。为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每日进食1斤蔬菜(正餐)和2个水果(加餐)是必需的。应注意的是,水果应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食用,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

(责编:林宗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